中國面料企業海外收購需循序漸進
如意集團通過購買增發股份的方式獲得曾是日本第一大服裝品牌運營商RENOWN公司3333萬股股權、際華集團收購意大利CTC皮具品牌……但成功收購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而其后如何合理利用雙方的優勢資源,平衡彼此間的權利和利益才是最終決定能否實現“雙贏”格局的關鍵點。
近年來,不斷有中國企業在海外收購并購方面做出嘗試,但結合企業各自特點,在收購的側重點上卻各有千秋。其中有集中火力搞研發中心的,也有看中了所并購企業品牌價值的。而這些成功完成海外并購的中國面料企業,經過多年的磨礪,盡管其中不乏“成功”案例,但也有不少是盲目跟風的鎩羽者。
從目前的行業發展來看,實力較強的面料織造企業紛紛著手于向終端的品牌服裝環節拓展。這些企業在生產、設計的經驗和能力方面存在著一些優勢,但這類企業在向下游發展的過程中往往舉步維艱或是以失敗告終,其原因主要是缺乏渠道拓展和品牌運作的相關經驗和人才。
的確,中國面料企業“走出去”并沒有特定的模式或特定的套路可以遵循,重點應在企業對其本身能力的客觀估量及對并購目的、并購戰略的準確定位和有效實施。
雖然衡量成功沒有標尺,但失敗的教訓卻不難總結。首先,中國面料企業走出去,應切忌“一口吃成胖子”,因為這樣往往導致消化不良,即對收購目標整合不利甚至失去控制。海外收購要循序漸進,多調研少冒進。
收購者可考慮先持有收購目標少數股權,借此機會多多了解海外市場和投資環境、政策等各方面知識并積累經驗。其次,“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時難”,縱有“走出去”的雄心和膽魄,中國投資者更需要把海外并購的困難估計得更多、更復雜一些,客觀分析自身的能力,避免被“看上去很美”、實則險象環生的收購目標蠱惑。
中國有句老話“買的沒有賣的精”。從這句話中可以體會到,曾經中國的傳統商業觀念是將買賣雙方置于對立的兩面。但是隨著時代發展,商業模式早已不再是簡單的“你虧我才賺”,而是轉向“你好我好、合作雙贏”的模式。
在確認成功增資入股的那一刻起,所有關于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的討論都不再有意義。如何摸索出自身的特點,盡快實現合作共贏才是最重要的事。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