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為臺灣紡織業國際競爭對手國之一
臺灣經濟部工業局17日表示,中韓雙方同意力爭在本(2014)年底前完成FTA的簽署。雙方已就暫定開放商品項數90%與進口金額85%進行協商,規劃階段性關稅調降。面臨中韓FTA的即將簽署,預期臺灣紡織產業可能面臨的沖擊將更甚于美韓/歐韓FTA。
臺灣工業局指出,韓國為臺灣紡織業主要國際競爭對手國之一,其陸續完成與東協、美、歐盟等國洽簽自由貿易協定,已對臺灣廠商出口造成部分沖擊;倘中韓FTA如報載所述于年底簽署,對于臺灣與韓國產品同質性高的紡織產業而言,進口關稅稅率的差距,可能成為影響紡織品在中國大陸市場競爭優勢的關鍵。
中國大陸為臺灣紡織品最大出口市場,依據海關統計,去(2013)年出口中國大陸占臺紡織品出口21.6%,美國市場僅占7.7%,歐盟市場5%;而依據中國大陸海關進口統計,去年自臺灣進口紡織品為31.3億美元、自韓國進口26.3億美元,且自臺、韓進口產品結構相近,互相競爭,中韓FTA所造成影響,可能更甚于美韓/歐韓FTA。
恐工業局指出,目前臺灣優勢在ECFA早期收獲清單紡織品有134項為零關稅,但若中韓FTA年底前簽署,而兩岸貨品貿易協議遲遲無法完成談判,其結果除早期收獲項目外,其他紡織品(約近千項)于出口中國大陸時,會出現與韓國產品關稅差距,屆時在臺灣最大出口市場中,臺灣領先韓國的地位將可能出現變化,甚至有部分產品可能被韓國取代。
依據工業局委托研究單位分析資料,中韓FTA生效實施後(若關稅降為零),臺灣紡織業產值將減少1.66億美元,出口金額也會減少1.33億美元。除了ECFA早收清單爭取到134項紡織產品已降為零關稅,可不受中韓FTA的沖擊外,其余紡織產品可能因中韓關稅調降期程不同而受到沖擊。
臺灣工業局表示,為解決中韓FTA對臺灣紡織產品的沖擊,應該加速兩岸ECFA貨品貿易談判,積極爭取對陸紡織品出口零關稅,俾使國內廠商得以不受中韓FTA的關稅優惠而降低紡織產品在中國大陸市場的競爭力。
此外,臺灣政府將持續協助紡織成衣廠商采取各項措施因應,包括持續布局全球並加強市場行銷,以全球化多點布局,來面對全球化競爭;開發拓銷東協、俄羅斯、土耳其,以及中南美等新興市場;強化技術創新能力,利用臺灣紡織產業在環保兼具機能性紡織品的雄厚基礎下,強化品質競爭利基,提高競爭力;以及配合品牌建立,提高產品附加價值。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