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紡織:遭原高管大幅減持 元老火線撤退
9月25日,*ST新民(002127.SZ)發公告稱,因個人原因,公司副總經理戴建平和總工程師任軍辭去所有職務。
兩位*ST新民“元老級”高管的辭職,時間點正好在*ST新民重組的緊要關頭。此外記者注意到,上述戴建平和任軍兩人也同時持有*ST新民二股東吳江新民實業投資有限公司(下稱“新民實業”)的股份。新民實業是*ST新民原實際控制人柳維特控制的公司,股東多為*ST新民的中高層,該公司從今年下半年開始大幅減持,累計套現逾1.5億元。
而回顧*ST新民上市7年的表現,圈錢、下跌、虧損、重組成為關鍵詞。
*ST新民的沒落
7年前*ST新民登陸深交所中小板時,時任董事長的柳維特曾向媒體表示:“新民科技上市的最終目的,歸納為一句話,就是打造百年根基,造就百年企業。”記者查閱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組織的全行業競爭力綜合測評結果發現,從2004年到2011年,*ST新民連續8年入圍“中國絲綢行業競爭力前十強”,是國家真絲及仿絲綢產品開發基地。
不過現如今,*ST新民已經走向沒落:2012年和2013年連續兩年共虧損7億元,2014年半年度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1.8億元,2014年前三季度預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虧損1.98億元。此外,其資產負債率也從2010年底的43.03%攀升至2014年6月底的88.6%。
而回顧柳維特主政*ST新民的6年時間里,*ST新民共募資近7個億,包括IPO募資2.63億元和2010年7月定增4.3億元,然而這些募投的項目均未達到預期效益,因此*ST新民一度被市場質疑“圈錢”。尤其是2011年12月6日,*ST新民又拋出新的再融資計劃,擬募資7.34億元,用于“年產12萬噸超仿真差別化紡絲生產線項目”和“年產30000噸溶劑法纖維素纖維項目”,不過最后都無疾而終。
不斷募資且未達預期令市場對其大失所望,*ST新民股價也因此走上漫漫熊途。股價從6.19元最低下探至2013年6月25日的2.79元。2013年7月31日,*ST新民復牌并公告實際控制人變更為蔣學明,隨后連收8根陽線,最終收盤于5.77元,相較停牌前的3.28元上漲七成。
而交到蔣學明手上的*ST新民幾乎是一個爛攤子,連續一年半虧損。顯而易見的是,接手后的蔣學明也未能扭轉上市公司虧損的局面:2014年3月,*ST新民公告稱,因2012年和2013年連續兩年虧損,公司將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若2014年全年無法實現扭虧,將在明年公布2014年報時被暫停上市。
而從后續一系列的整合操作來看,當時“拿下”*ST新民的蔣學明并非為做實業,*ST新民的“殼價值”也許才是他真正相中的。
重組定生死
2014年4月,*ST新民公告表示新民印染和新民化纖的整合完成,公司將復牌并出售新民印染和新民化纖給間接控股股東東方恒信資本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至此,*ST新民剝離在其主營收入中占比近八成化纖業務的思路逐漸清晰。
“PTA是化纖聚酯行業產品的重要原材料。前兩年PTA的價格被壓制得比較低,不過今年5月份以后,PTA原料廠商聯合限產提價,使得PTA價格基本呈現震蕩上漲的走勢,這直接導致今年下游這邊就比較吃力,虧損也逐漸加重。”卓創資訊聚酯行業分析師張翠茹向記者表示,從目前情況來看,這種上游強勢的趨勢會一直持續下去,而2014年化纖行業同比好轉的可能性可以說幾乎是沒有。
對此,*ST新民董秘張燕妮也認為,公司目前化纖虧損嚴重,剝離化纖和印染業務后,公司將以絲織品織造等為主營業務,“絲織品織造的盈利情況還是可以的,公司現在是在十字路口,如果這次剝離的重組失敗,公司不光是半年內不能籌劃重大事項,而且代表公司保殼失敗了,明年就被暫停上市了。而且,就算成功剝離,剝離后公司能否盈利也不好說,這要看財務處理。因為化纖和印染業務在過渡期間的損益是要由上市公司來承擔的,所以剝離的時點不一樣,財務處理就不一樣。”
“我覺得新民科技此次重組中的銀行債務轉移問題尤其值得重視。很多重組中都會涉及債務轉移問題,但新民科技此次債務轉移金額較大且涉及銀行多,而且所轉移至的主要實體新民化纖虧損嚴重,此時各個債權銀行的態度很重要。”財經評論員宋清輝指出。
根據*ST新民8月29日的公告,截至目前,本次重組中相關銀行債務的移轉工作已基本完成。
不過最近有消息稱,*ST新民在某債權銀行盛澤支行貸款的轉移方案遭到其總行的退回,對此張燕妮表示她沒聽說此事。此后記者于2014年9月22日向上述總行核實此事,該行負責媒體采訪的人士告訴記者:“由于銀行審批經過好幾個部門,暫無法打聽到最終審批結果,不過這只是我們銀行的一個普通業務,沒有什么特別的,也不存在不良問題。”
二股東瘋狂拋售
而在*ST新民專注“保殼大戰”的同時,其二股東新民實業卻是大肆減持套現。
8月29日,*ST新民公告稱,新民實業于2014年6月12日、2014年7月21日、2014年7月22日、2014年8月26日通過深圳證券交易所大宗交易方式,累計減持了公司無限售條件流通股2230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4.99%。
其中,6月12日,新民實業通過深圳證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的方式賣出50萬股,成交價6.01元;7月21日和22日累計減持2080萬股,成交均價5.8元;8月26日,出售100萬股,成交價格為6.11元。以此計算,新民實業共減持獲得現金近1.3億元。
據Wind資訊統計顯示,9月2日,新民實業再次以大宗交易方式賣出150萬股,成交價為6.68元,成交額為1002萬元;9月3日,新民實業以6.71元的價格出售100萬股,成交額為671萬元;9月4日,新民實業以6.55元的價格出售150萬股,成交額為982.5萬元。即,新民實業通過大宗交易在這3天內累計減持400萬股,獲現2655.5萬元。
通過計算可知,新民實業今年下半年已經累計套現逾1.5億元。那么新民實業套現原因為何?對此,張燕妮表示,二股東有他自己資金的需求。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二股東新民實業的股東多為*ST新民原高層組成,包括*ST新民原董事長、實際控制人柳維特,他現任上市公司副董事長,是新民實業大股東,持有新民實業53.44%股權,還有*ST新民已離職或仍在職高層人士共10人,其中就包括此次辭職的副總經理戴建平和總工程師任軍。
“高管辭職和減持其實表明原班人馬去意已決,原實際控制人萌生退意,這可能是新民科技此前不斷虧損并且導致股價連年不振的結果。而2013年7月份實際控制人變更為蔣學明,可以說挽救了上市公司的股價,也讓原班人馬找到了減持的契機。”宋清輝認為,“新民科技從上市時的中國絲綢行業十強到如今虧損連連,是不斷盲目上項目和擴張的結果,也是其管理層決策失誤的結果,值得反思。”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