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服企業轉型升級沒有完成時
這里世界服裝鞋帽網的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是轉型升級沒有完成時。
看傳統制造業如何轉型升級,江陰是一個很好的樣本。這里的18家超百億元企業、35家上市公司,其主業基本集中在紡織、冶金、石化、機械等既傳統又產能過剩的產業。怎么轉?往哪轉?答案只能出自于“創新”。
在江陰,可以看到企業創新的各種“版本”:商業模式創新、產品創新、管理創新、品牌創建、市場開拓、技術改造、節能減排、兩化融合、兼并重組、股權投資,等等;也可以看到政府服務創新的各種“選擇”:調整績效考核辦法、行政審批提速、個性化上門服務,等等。對江陰制造業企業轉型升級的調研與分析,我們可以得出四個結論。
第一,人才為本。轉型升級是由人來主導的,尤其是企業家。江陰人素來不服輸,歷史上曾出現過“全城殉節而無一人投降”的壯舉。這種精神和斗志造就了敢闖敢干的江陰企業家,進而造就了一批優秀企業。如今,發軔于鄉鎮企業的第一代企業大部分迎來了新一代接班人,并順利交接,如華西村的吳協恩、法爾勝泓昇的周江、雙良的繆文彬等。這些二代本土企業家傳承了敢拼的精神,同時又有更高的知識素養,對資本的運用和新知識的掌控遠勝于前輩。正是這些企業家,決定著轉型升級的成敗。
第二,創新為先。對于創新的理解已經“擴面”,尤其是對于商業模式的創新,各企業可謂“各顯神通”。如海瀾之家不生產成衣只管研發、設計和銷售;雙良不僅賣產品還賣系統賣服務;眾瀛科技提供的是智慧商業云服務等。創新各有各招,重在對資源的整合。充分利用國際國內資源、線上線下資源,跳出現有企業、跳出江陰,可以創造出更多的發展空間。
第三,管理為重。轉型升級對于企業的管理水平是一個巨大的考驗。良好的企業治理結構、嚴格科學的企業經營管理,都是企業競爭力的體現。比如,揚子江船業建立了引進和穩定人才的股權激勵和利益共享機制,還在內部實行骨干崗位職稱聘任制,使得人才引得進、用得好、留得住。
第四,環境為翼。企業是發展的主體,政府則是營造環境的主體和提供服務的主體。企業的轉型升級離不開良好的營商環境,政府要通過服務為企業做大推波助瀾。比如,江陰臨港開發區創新便民服務中心網上審批、容缺預審、模擬審批等方式,企業注冊、變更、注銷一站式辦結;江陰高新區創新金融對科技支撐的有效路徑,大力引進科技保險、科技銀行、小額貸款、科技擔保公司等科技金融中介機構。
轉型升級沒有完成時。企業的發展過程就是一個不斷創新轉型的過程。盡管江陰有不少規模企業,但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國際型企業、航母型企業、品牌型企業、高科技企業,轉型升級正待其時。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