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荷行動”是好的開始 連鎖反應或不可估量
其實,在雙11開始之前,就有實體零售商不斷被顧客詢問是否跟進活動,但大多都給以否定答復。“那是電商的活動”,傳統實體零售商似乎要刻意與電商保持距離,非要分個涇渭分明,一派不相往來之勢。但雙11銷售高峰過后,卻需要線上與線下同時用時間消化集中爆發的購買力,不約而同都迎來了消費低潮期。所以,所謂的“涇渭分明”只是一廂情愿而已。
但也有例外。去年,路邊的小店卻恨不能抱上雙11的臂膀,早早就打出雙11促銷活動吸引眼球。細問下去,無非在雙11前后有價格促銷及買贈活動,不管怎樣,就是一定要和雙11扯上關系。小店的生存哲學很明確,誰要能帶來銷售,就向誰靠近。
今年的情況開始有了不同。
聯商網近日舉辦聯商風云會,在會上,會同實體零售商共同發起“蓮荷行動”的活動,擬邀實體零售商參加“中國購物節”,目前已得到22家零售商的響應。這是線下零售商第一次集中亮相于“雙11”,這是一個標志性行為。
原來實體零售商都是各自為戰,而這次握掌成拳,集合力量,全力出擊,“雙11”的舞臺上自此后不再是電商獨自發聲和獨自精彩,實體零售商終于在“蓮荷行動”的倡導下集體亮相,讓人生出許多期待。
雙11期間,阿里集團也將為零售商提供展示和流量平臺,線上與線下巧妙地進行了一下融合。
這僅是一個嘗試,有了嘗試就會有新的開始。
這樣的開始也許有些艱難,畢竟電商們經過這許多年的發展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實力,而有著悠久歷史的實體零售商卻要在雙11這個舞臺上重新出發,一切要從原點開始。
怎樣把這個原點畫得圓滿,實體零售商還是要下一翻功夫。
首先要重視體驗性。這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怎樣做好體驗性,每家商場可能都有獨到之處。體驗性說白了,就是吸引顧客買不買東西都要到店里逛一逛。活動期間的體驗性要與“蓮何行動”有機相連,多設計能引發顧客參與感的活動,吸引顧客實地體驗。活動應適當放寬范圍,不要總以促銷商品為目的,要更多地給顧客逛店的驚喜和趣味性,給顧客期待和憧憬。
其次要發揮商品的可觸性。網上的商品僅能憑圖片或視頻展示,不如手到、眼到來得真實。前不久一家電商做紙品洗化節,按圖片顯示,商品的原價與線下相差不大,但有滿減活動,算下來就非常合適。在這個活動中,我一次性購買了卷紙、手帕紙、廚房用紙,到貨后,才發現實際商品與實體店相差很大。雖然包裝一樣,但是克重不約而同減了很多,尤其卷紙重量縮得最厲害,大約只有實體店重量的三分之二。所以上網上購物,還需要消費者睜大眼睛。而實體店的商品看得到、摸得到,更讓顧客買得放心。所以活動期間,應放大這個優勢,給顧客提供安全、放心的購物環境。
優勢明顯,但也有許多可能預想到的困難擺在眼前。
活動預熱期短。從發布到活動執行,也僅有20多天時間。一檔促銷活動從策劃到宣傳再到現場布景,最少需要一個月以上。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實體零售商怎樣響應活動主旨,怎樣在共性活動方案下打造個性方案,怎樣宣傳周知讓更多的消費者了解這個活動,怎樣快速與供應商達成共識,這些都是擺在當前的問題。而淘寶店鋪有的早在9月份就開始預熱,贈送雙11的購物券,而現在更是到了沖刺階段,許多店鋪都在首要位置開通了雙11預購界面,更是有購物券等禮品發放。線上雙11活動已達到白熱化程度,而線下才剛剛進入角色,雙方預熱進度還有不小的差距。
折扣力度能否與線上同步。眾所周知,雙11的口號是折扣低,幾乎全場參加,這樣的大力度才能吸引更多購物者。但線下能否與線上價格同步,這個難題如鴻溝一般難以跨越。品牌商大都把實體店當成價格的壁壘,如何說服品牌商取得最優的價格,這也是難題之一。如果沒有折扣的吸引力,就很難將這個活動推向高潮。
是否一定要取得“開門紅”?“雙11”一路走來,也并不是一開始就這樣風光無限。2009年雙11,只有淘寶一家在唱獨角戲,銷售額也僅0.5億元,其他電商大多冷眼旁觀;隨著活動規模不斷擴大,其他電商紛紛加入,才把雙11越做越大。所以,今年的“蓮荷行動”更愿當成一次試水,當成實體零售商的一次集中練兵,這次嘗試帶來的后繼反應和連鎖反應將不可估量。嘗試之后,更需改進和堅持,所有獨樹一幟的大型活動要獲得積淀,必須要有時間的積累,耐心必不可少。
不管怎樣,這都是一個有益的開始,這樣的開始在當下更具意義。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