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制造”膽敢跟“中國制造”叫板
這里世界服裝鞋帽網的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是“印度制造”能否叫板“中國制造”。
印媒稱,印度各城鎮(zhèn)的市場上充斥著中國產品,這無情地提醒人們,中國制造已在印度的辦公室和家中大唱主角。
據網站10月26日報道,21日,塔塔汽車公司旗下的捷豹路虎公司在中國常熟開設工廠。在這家豪華車制造商以17.8億美元進軍“中國制造”僅一個多月前一點,塔塔集團董事長賽勒斯·米斯特里坦言深受莫迪總理領導層的鼓舞,準備投身“印度制造”計劃。
這一幕發(fā)生在新德里“印度制造”熠熠生輝的啟動儀式上。這一高調表態(tài)源自總理在獨立日發(fā)表的講話。他在講話中邀請全球的公司選擇印度作為建廠目的地,并承諾以鋪紅地毯的迎接儀式來取代繁文縟節(jié)。
莫迪政府確立的目標是,使印度在世行發(fā)布的“經商容易度”指數排行榜上,由原來的第134位闖入前50位。
塔塔汽車等公司在選址設廠時會對一系列因素進行考量,但印度在大部分因素中表現都不佳。例如,履行合同需1420天,而創(chuàng)辦企業(yè)要經過的12道手續(xù)通常需27天。
印度長期缺乏基礎設施和后勤保障,運輸網效率低下,這使制造業(yè)公司很難做到及時生產。
捷豹路虎在中國建廠之舉向莫迪政府敲響警鐘:“印度制造”必須迅速由意向聲明轉化為實際行動。從家具到工業(yè)設備,印度幾乎從中國進口所有東西,連紡織莎麗所需的紗線也不例外。據估計,班加羅爾的絲質莎麗有99%以上是用中國絲線紡織的。
中國政府對制造業(yè)的扶持是以可負擔的資金成本、低廉的投入和世界級的基礎設施的形式體現的,這使它占據了對印度制造商的優(yōu)勢。
在來自中國工廠的進口產品激增的同時,印度制造業(yè)部門大幅下滑:2013年至2014年印度工廠產值縮減了0.7%。
但希望依然存在。美國波士頓咨詢公司對全球25大出口國及地區(qū)進行評估后編制的“生產成本競爭力指數”顯示,中國的傳統(tǒng)成本優(yōu)勢目前面臨壓力,迫于美國的壓力,中國不得不從2006年以來使其貨幣升值了30%,從而削弱了其出口的成本競爭力。
在這方面存在的機遇,“印度制造”必須加以利用。印度在勞動力成本方面是全球最低的國家與地區(qū)之一。隨著中國工廠在價值鏈上攀升至高科技制造業(yè)的位置,機會之門將為印度企業(yè)打開,但它們將面臨激烈競爭。在波士頓咨詢公司的排行榜上,迄今為止有幾個國家(包括美國和墨西哥)準備得更充足,排名也高于印度,它們準備從中國的競爭力下降中獲益。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fā)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fā)言請遵守相關規(guī)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