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印良品 金牌企業煉成記
10年多前,無印良品一度瀕臨倒閉,第三任社長上臺后,大力執行改革,短短兩年轉虧為盈,創下了日本企業史上的“無印神話”。
你是否能想象,近幾年來不少中國人喜愛的日本品牌“無印良品”,曾經是一個即將倒閉的品牌?無印良品,這個1980年代創立的日本國民品牌,在整體低迷的日本經濟大環境中,表現一枝獨秀,目前已在全球24個國家展店,是日本全球化最成功的品牌之一。
然而,很少人知道,無印良品在10年前曾經面臨危機。2001年時,甚至虧損達數10億日元(編者注:約568萬元人民幣),日本當時一度盛傳“無印良品不行了”。讓無印良品起死回生的原因是什么?答案就是“制度”。2001年,第三任社長松井忠三上任。他堅信:“魔鬼就在制度里”,大刀闊斧進行改革。
沒想到,才短短兩年,無印良品就轉虧為盈,還在2005年創下營收1410億日元(編者注:約80.1億元人民幣)的最佳紀錄,寫下日本企業史上的“無印神話”。近日,松井忠三的《無印良品成功90%靠制度》中文版在中國臺灣出版,首度揭露無印良品從谷底逆轉勝的秘訣。到底,是什么樣的改革,讓一家瀕臨倒閉的公司,成為如今的日本金牌企業?
2000頁指導手冊建立標準
無印良品建立制度的第一個基礎,就是建立“指導手冊”。每個店面,都有一本指導手冊,稱作“MUJIGRAM”,而店鋪開發部與總公司另外有一本“業務標準書”。原來,過去無印良品的經營,奉行的是“經驗主義”,常因不同分店的“感覺”不同,缺少共同努力的方向。這兩份指導手冊,首度把工作上會碰到的各種情況都“標準化”,讓員工有一致努力的目標。
此外,公司的經營、商品的開發、賣場的陳列,乃至于如何接待顧客,也都巨細靡遺記錄。光是“MUJIGRAM”目前已累積2000頁。松井忠三認為,之所以要制作這么厚的工作手冊,目的在于將原本仰賴個人經驗或直覺的各項業務制度化,公司才能累積眾人的工作技巧和智慧。當員工碰到任何問題,就算主管不在場,只要參閱指導手冊,就能順利解決問題,提高團隊執行力。
前往第一線傾聽員工心聲
松井忠三認為,大企業常有的通病,乃在于領導者與第一線員工的想法逐漸產生落差。領導者必須前往第一線傾聽員工的心聲,才能看見在總公司看不到的問題。于是,他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全國分店視察,從賣場員工的心得中,產生了兩個重要的制度。
一個是“暢銷品搜尋”制度。即店面要掌握最暢銷的十種商品,陳列于顯眼處。因為這個制度,不僅使得業績顯著提升,庫存管理也更順暢。另外,無印良品獨特的“一品入魂”制度,也是從第一線員工誕生的點子。這個制度讓每個分店的每位員工可以各自決定一種自己想賣的商品,并以便宜兩成的試賣價格銷售。因為是自己喜歡的東西,所以員工自然會投入推銷。在導入這個設計制度后,業績的確明顯成長。
與其挖角不如自己培育人才
員工,是企業最重要的資產。許多企業會想辦法挖角優秀人才,無印良品卻信奉“與其耗費成本挖角優秀人才,還不如在公司內部建立培育人才的制度”。原來,無印良品在業績不佳時,也曾挖角知名品牌負責開發商品的人員,原以為問題可迎刃而解,沒想到反而偏離了原本無印良品的理念,造成更大混亂。
于是,無印良品設有“人才委員會”與“人才培育委員會”,系統性地執行教育訓練,讓人才從公司“長出來”,而不是從外面“植入”。松井忠三改變了一般企業的用人印象,他說:“所謂的社會精英,未必能為公司帶來貢獻。將組織理念與制度謹記在心的人才,對公司才真正有助益。”
善用顧客意見打造暢銷品
無印良品打造暢銷商品的秘訣是什么?關鍵不在于商品開發者天馬行空的創意,而是將顧客的意見“制度化”。雖然每家公司都會處理客訴,但真正擁有一套制度,將顧客意見活用的公司,卻少之又少。然而,無印良品每天會透過電話、電子郵件等管道,接收顧客意見,再把顧客意見輸入名為“語音導覽”的軟件,每周由負責人員查看一次,再決定是否反映在商品上。
此外,也成立了“生活良品研究所”的網站,建立一個既可與顧客溝通,又能兼顧商品開發的制度。例如,“懶骨頭沙發”,就是源自顧客意見的商品。是源于一位顧客來信表示:“我的房間很小,沒辦法擺沙發,能不能把沙發加到大坐墊上?”一直到現在,懶骨頭沙發都還是每年賣出10萬個的暢銷商品。“不把客訴當成麻煩,而是當成寶山”,就是無印良品打造暢銷品的秘訣。
“DINA”管控時間效率大增
關于企業內部的工作方式,無印良品也總是不斷革新。“提升效率”,一直是重要哲學。例如,隨著企業規模變大,決策過程就會冗長。過去,一份提案書必須經過不同部門傳閱、蓋章,等到了最終決策人手上時,往往已蓋了10個章以上。
松井忠三上任后強硬規定,一份文件“只需蓋三個章”,以此改善效率,成為一個“有速度感”的企業。此外,也能讓提案部門負起執行之責,厘清責任歸屬,不會出現“所有部門都有責任”這種模棱兩可的結論。
此外,公司內部網路也設立一個名為“DINA”的系統,此為Deadline(完成期限)、Instruction(指示)、Notice(聯絡)、Agenda(會議記錄)的第一個英文字母組合而成,員工可以在電腦上共享所有部門的業務指示與聯絡事項。
因為,一般主管要求提企劃案,若不是那么急,有時候不會設定完成期限。當缺少完成期限,就難以連結到執行、評核與改善上。使用這個系統將之視覺化后,任何工作就不會流于紙上談兵。如此,除了確保所有的業務都能毫無遺漏地執行,也因為被規定必須在期限內完成,讓員工有更強烈的工作動機。
關于員工之間如何稱呼,無印良品也有特殊的企業文化,即要求全體員工以先生、小姐稱呼別人,面對主管,也同樣如此。松井忠三認為,很多組織成員,碰到比自己輩分低的人,都會直呼其名。然而,在這種理所當然的邏輯里,往往存在著強烈階級意識,有種“面對職位比自己高的人,不準回嘴”的氛圍。
這種由上而下、言聽計從的組織,雖然容易帶領,卻會形成一種部屬不主動做事的文化,也很容易因為害怕主管發現,而掩蓋錯誤與問題。因此,無印良品內部從名稱開始改變,不只是讓大家打成一片,更為了讓資訊、意見更流通,提升溝通效率。
提高生產力規定6點半下班
對于日本企業來說,加班是家常便飯。然而,無印良品卻敢與眾不同,總公司規定員工“晚上6點半后不加班”,讓許多日本上班族稱羨!這么規定,在于強迫員工思考“應該優先做什么事、不做什么事”,自然而然會采取提高生產力的行動。
“減少不必要的會議”,就是重大突破。松井忠三認為,開會的目的應該是“決定事情,然后加以執行”,企業的目標應是“執行占95%,計劃占5%”,所以應把準備開會的時間控制在最小限度。為此,無印良品規定,開會的提案書僅限一張A4紙,主張“唯有把資訊量濃縮至此,才能真正掌握到重點”。從此,開會冗長的報告時間變少了,執行的時間反而變多了,公司愈來愈有活力。
如今,無印良品已由第四任社長金井政明接手。他之前在擔任良品計劃常務董事,是松井忠三的得力左右手。金井政明曾在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他從松井忠三學到了許多經營之道,最重要的原則就是“根據簡單的規則,推動組織運作”。
因此,在無印良品,不會有徒具形式的會議、沒有效率的加班、冗長的提案報告,一切都求精準、效率、標準化,這套制度不斷傳承,迄今仍是制勝核心。松井忠三曾經說過:“只要打造出好的制度,我認為無論在任何時代,都能培養出奇制勝的組織文化!”這個法則,不僅是無印良品的經驗,也適用于所有的企業!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