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零售觸網成本降低
為了爭得轉型先機,蘇寧幾乎押上血本全面向電商領域進軍,但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在2014年出現巨額虧損。作為一種新興的零售渠道,純電商企業不得不以“燒錢”為代價取得市場的初步認可,但作為傳統零售企業,并非一定要像蘇寧那樣“押上身家性命”轉型云商!
正像每一個新產品、新事物一樣,電商自然也會經歷一個從新興到成長、成熟,再到穩步發展的階段。隨著傳統電商企業(京東商城、阿里巴巴等以電商起家的企業)步入到穩步發展階段,整個網購市場也在步入普及發展期。
相信在2015年,實體零售觸網的成本將逐漸降低,為什么這么說呢?
首先,電商的神秘面紗正在脫落,并不一定燒錢才能做成電商。當初京東、阿里起家時燒錢是迫不得已,因為除了這是一片藍海和投資機構的資本外,它們幾乎是一無所有,但實體零售企業不同,它們涉足線上業務欠缺的大多只是一條供銷之間的“信息高速公路”。
其次,實體零售企業涉足線上業務可以有多種選擇。
第一,像蘇寧、步步高、大潤發等企業那樣自建電商平臺,此種模式投入最大,但與純電商企業比“相對不燒錢”;第二,與純電商企業合作,共同打造區域O2O平臺,此種模式實體零售企業幾乎可以以資源互換來實現“上網”,但電商平臺的主動權并未掌握在自己手里;還有一種,通過與第三方軟硬件技術支持服務商合作,打造區域商圈的線上業務,比如北京富基融通推出的微店、打通線下線上業務的中臺系統等,此種模式可根據企業實際情況進行量身定做,但投入不大,比較適合區域中小零售企業。
還有一點,就是消費環境的成熟、尤其是移動網絡的興起,讓隨時隨地的線上購物變為可能。
相關鏈接:
由于市場發展不平衡,與國外相比,國內零售業集約化程度低,很難出現由少數幾家企業壟斷零售市場的格局。
華潤收購Tesco樂購、步步高收購廣西南城百貨、永輝超市戰略投資與中百集團合作等,2014年,零售企業之間并購此起彼伏,但筆者認為,未來零售企業之間通過資本、市場資源、供應鏈業務資源之間的合作會更頻繁,更多替代赤裸裸的大魚吃小魚式的買賣式并購。
原因一,如今企業無論大小,在本地市場都有著占據優勢的品牌資源、市場資源、商品資源、公關資源等,單純依靠非此即彼的吞并式收購,無助于收購一方開展業務。
原因二,合作的方式一方面可以相互取長補短、各自又保持著相對獨立的決策權經營權,更方便開展業務交流;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企業由于并購帶來的潛在危險,更容易實現雙贏的局面。
原因三,吞并收購投資風險大、代價高、后期整合過程漫長而復雜,很容易成為一堆“燙手的山芋”。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