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低調和簡潔的風格獨具一格
從數字看,德國應該是歐洲時尚中心。它是歐洲最大的經濟體,也是歐洲服裝和鞋類最大的消費國家。柏林就有10個時尚學校,還有Mercedes–Benz時尚周及5個以上的國際性展會。德國各城市時尚類企業數量眾多,柏林有3,670家;慕尼黑,2,670家;漢堡,2,200;科隆,1,910。
德國還誕生了一些很重要的奢侈品品牌,例如Hugo Boss,Escada,Jil Sander,以及運動類別的Adidas和Puma。快時尚巨擎H&M視德國為最大的消費市場。然而,德國卻不是國際時尚舞臺上最具有影響力的國家。紐約,倫敦,巴黎和米蘭是全球公認的時尚中心,卻不是柏林,漢堡,慕尼黑或科隆。事實上,Hugo Boss出現在紐約時裝周,Escada進駐各個國際城市,而兩者都聘用了美國的創意總監:Daniel Wingate和Jason Wu而Lagerfeld,法國Chanel的代名詞,也稱自己為“歐洲人。”
德國民族崇尚的低調和簡潔是其在時尚界小影響力的部分原因。除了幾個非常特別的品牌(Hugo Boss,Jil Sander 和Escada),德國的服裝大牌定位為中等消費能力的市場,款式簡單,潛在客戶是本國上了年紀的消費群體(德國的人口出生率在歐盟中相對較低)。“這個國家很富足,對于時尚卻相對保守,”德國星期天報時尚編輯Adriano Sack這么評論,“可能源于德國普魯士的工作和生活準則,不喜歡炫耀。許多更精細而并非時尚的品牌就做的很好;德國人也喜歡把錢花在汽車而不是衣服上。”
德國缺乏時尚影響力還和這個國家政治上曾經的分裂有關系。自1871年德國民族第一次統一以來,又經歷過分裂和統一。20世紀第2個50年,德國有兩個不同的經濟和政治體制。“和許多情況一樣,我相信根本原因在于納粹時期那段黑暗的日子,”Margrander說,“在納粹當政的1933年之前,柏林同樣也是重要的國際時尚之都。納粹摧毀了自由主義精神,猶太人的企業被迫關閉或驅逐出德國。思想開放的創意和知識精英或屈服,或被驅逐。這個國家仍然還在從這種巨大的文化創傷中恢復。”
時尚在德國不似在法國或意大利這般流行,但是許多跡象表明這正在好轉。自2007年Mercedes–Benz時裝周在柏林首秀至今,各類時裝秀增多達5倍。柏林的時裝設計師有600到800之多,市政府也斥資7500萬歐元投資在當地時尚企業,包括創意公司。“柏林是德國的創意中心,”Mercedes Benz時裝周的新聞發言人說,“這個城市的活力和諸多商業機會為已經成名和正在努力成功的設計師們帶來很多機會。”
但是,柏林時裝周上的大牌并不多,去年還發生Hugo Boss撤出,轉戰紐約。國際時尚媒體對此的關注也是寥寥。柏林的時尚學校在國際上的聲譽伐善可陳。上一周柏林重要的國際展會Bread&Butter也宣布取消了15年1月的展會,聲明:“這一季沒有足夠多的展商參與。”伴隨著進入“深水區”,亦有可能衰退的德國經濟,要建立一個國際著名的時尚之都,極為不易。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