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實體零售業四面楚歌 如何突圍?
實體零售業的很多優勢似乎是顯而易見的,但失敗者往往是高估了自己的優勢,卻又低估了對手的優勢,所以好的做法還是要不斷學習,不斷與電商們比對,明確自己的比較優勢和劣勢,同時借助先進的技術革命、科技設備和適合新消費群體的購物環境設計,通過高效的組織調整來提升優質的“顧客體驗”,在鞏固老顧客的同時吸引新消費群體。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創新是企業不竭的動力之源。
套用一句成語“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危機蘊含著轉機,任何時代都有勝利者。行業周期下行,正是中國零售業自身調整轉型的機遇,也是強勢企業兼并收購的好時機。
未來10年,必然是中國零售業繼續洗牌的10年,也是更多新的區域零售連鎖品牌崛起的10年,更是全渠道營銷蓬勃發展的10年。
縱觀歷史,任何革命的成功最關鍵的因素永遠是領袖個人的因素,所以歷史學家曾言,任何戰爭表面看是群體和群體的廝殺,實質上只是兩個人意志和智慧的搏斗。
這兩個人就是競爭雙方的領袖或是決策者。一位拜訪過馬云的創業者說,馬云曾經在凌晨2點和其探討,事后他說,成功者凌晨2點還在工作,我們還有什么資格談勤奮。領袖的魅力、領袖的決策、領袖的布局,領袖是否“用心”,這決定了企業的興衰成敗。尤其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粉絲經濟時代,更是如此。像馬云之于阿里、任正非之于華為、雷軍之于小米、羅永浩之于錘子、劉強東之于京東……
線上線下,電商實體,誰把握了時代的命門,誰就能駕馭這個時代。天下大勢,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中國零售業的革命新征程才剛剛開始!
愿2015年,中國的實體零售業能突破自我,顛覆自我,重塑自我,贏得自我。
相關鏈接:
國內會展業的快速發展主要得益于中國長期保持了較高經濟增速,但與政府部門尤其地方政府的強力推動也是分不開的。然而隨著產業整體走向成熟,行政部門過多干預微觀決策的弊端正日益顯現,持續不退的場館建設熱便是其中的典型例子。
貿促會發布的《中國展覽經濟發展報告》顯示,我國場館建設自2010年進入新一輪投資周期后,始終熱度不減,不但京滬穗等核心展覽城市的大型展館正加快展館改擴建的步伐,一些二、三線城市更是紛紛將興建展覽中心作為推動當地會展業發展、拉動社會經濟和城市建設的核心項目。
“展館并非越多越好,展館建設必須與會展業發展水平相適應。”王錦珍說,當前二、三線城市的展會數量有限,尤其是7至8月份展覽淡季期間展館利用率不高。在我國展館競爭已十分激烈的情況下,如果場館供給得不到有效控制,低出租率甚至空置現象將難以避免。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近年來行政體制改革不斷推進,以及各地各部門對政府主辦展會和論壇活動開展清理規范,會展業去行政化效果顯現、市場化運作的力度在不斷加大。
呂繼堅說,使市場在行業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突出是會展業發展的方向,具體而言就是展會由市場主體辦、因市場需求、按市場規律辦。
王錦珍認為,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發達、會展業相對成熟,政府部門應更多放手讓市場發揮作用,形成適度競爭共同發展的良性局面,而中西部地區會展業相對發育程度不足、基礎比較薄弱,政府部門可對展覽業保持關注,在吸引人才等方面出臺一定扶持政策是必要的。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