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牌日子都不好過
根據PRADA公布的最新銷售數據,截至2015年1月31日,PRADA初步銷售額35.52億歐元,按當前及固定匯率計,同比下跌1%。其中亞太區是PRADA業績下滑的重災區,按照當前匯率計算,2014財年PRADA的銷售同比下跌5%,而下滑主要來自香港和澳門。
“過去奢侈品在中國境內價格高,一部分是因為關稅,另一原因是中國市場的高需求,現在情況發生很大的變化,所以奢侈品牌都會對這一情況有所考量做出改變。”一位行業高管對記者說,在香奈兒此番調價之后,其他奢侈品會很快跟進縮小海內外價差。
百達翡麗(PatekPhilippe)今年2月開始率先在香港吹響了奢侈品減價的戰號,加上瑞士法郎連續下滑,以及同業競爭加劇,其他瑞士名表也頂不住壓力開始降價。LVMH旗下的手表泰格豪雅(TagHeuer)3月初開始全線下調零售價,平均降幅為10%。
旗下擁有十幾只名牌手表的Richemont最近也傳出香港減價消息,有業內人士對本報記者稱,江詩丹頓過往從來不允許代理商給折扣,但由于奢侈品行業銷量去年變得很不理想,最近已經默許分銷商自行提供折扣優惠。積家也表示,今年5月起會正式減價。
同樣是女性手提包名品的迪奧(Dior)今年3月初在香港和內地已經有兩個系列開始減價,其中MissDior新款小型手提包由29000港元減至26000港元。雖然減價幅度遠遠不及香奈兒,但一名銷售員暗示,香奈兒都降了,迪奧還會遠嗎?
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品牌一直拿進口關稅高作為地區價格差異的原因,這只是借口,地區價差大的主要原因還是品牌針對初級市場對產品價格的高估而有意為之。在零售環境越發艱難、競爭越發激烈的奢侈品市場,LouisVuitton(路易威登)、Hermes(愛馬仕)、Gucci(古馳)以及Prada(普拉達)等傳統品牌的提價空間已經為零,通過提價來保銷售的美好時代已經結束,奢侈品牌必須向下降價才能爭取到更多的消費者。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