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并不新鮮的“同價運動”
“其實奢侈品牌全球協調價格,縮小中國海內外奢侈品價差是一個必然的趨勢,中國市場那么大,所有的品牌都不可能因為歐洲市場而放棄中國,各個品牌都會用自己比較認可的方式來調整,這是必然的趨勢,但香奈兒無疑是最大的贏家,降價反而成了它的一個事件營銷,宣傳了品牌又為它的銷售做了鋪墊”,前kiton中國區運營總監、現為意大利品牌Tardini中國區合伙人賀斌告訴記者。
其實,在香奈兒之前,奢侈品牌也曾為縮小海內外價差而努力過,道理很簡單:完全倒掛的本土和海外銷售讓那些在中國開了大量門店的奢侈品牌難以為繼。比如,LV這幾年上調歐洲市場零售價,但維持內地專柜價格,實際也是一種“同價”運動,欲通過此舉引消費回流;此外,宇舶表去年就率先宣布實行香港和內地同價,意味著宇舶表在內地所有產品價格將下調10%到20%左右。但這些品牌或方式過于含蓄、或品牌效應不夠,反而讓坦蕩降價的老大哥香奈兒贏得了市場首發優勢,事實也證明后來者們無法再復制香奈兒的這般效應。
“香奈兒這次是大膽的,過去為維護品牌的奢侈性和客人的尊貴感,奢侈品牌不停漲價。它這樣地位的品牌,現在直接在明星產品上下手,將中國市場的奢侈品價格回歸理性水平,我認為它走在了最前面。”曾擔任奢侈品牌中國區高管、現為有機家創始人兼總裁的陸曉明評價。
過去奢侈品牌們聲稱海內外價差都是由于中國的高稅費導致,但是陸曉明直接指出,奢侈品牌基于中國市場的高需求也是導致這里高價的重要的原因,眼下中國奢侈品市場的環境難以再支撐這樣的定價。正是中國市場的倒逼迫使香奈兒和它的同行們不得不勇敢變革來挽救中國市場,以此帶動全球的銷售。
香奈兒在中國市場降價似乎引發了多米諾骨牌效應,一票競爭對手們也按捺不住了,Burberry、Prada紛紛表態跟進,連老板都是財務出身、對數字、利潤率極為敏感的瑞士奢侈品集團(Richemont)都有所行動: 旗下最大珠寶、腕表品牌卡地亞也要在全球提供一致的價格體系,并開始于香港降價。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