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迎光:做“渠道中的渠道”
今年41歲的韓都衣舍董事長趙迎光曾是山東大學招收的第一批韓語專業大學生,如同冥冥注定,這讓他此后的人生經歷與韓國總有千絲萬縷的聯系。
短短7年間,韓都衣舍在淘寶、天貓等電商平臺上異軍突起,旗下的男裝、女裝等原創品牌服裝的交易額蟬聯各大電商平臺前列。然而,故事并未結束。在趙迎光的謀劃中,一個基于“互聯網+”并以韓都衣舍為核心的互聯網生態系統正在搭建中。
大學畢業后,因熟練掌握韓語,他被山東一家國有貿易公司派駐韓國。此間,他有大量的機會接觸韓國已如火如荼的電子商務,并結交了很多韓國電商領域的朋友。2001年,感嘆于韓國時尚文化和電商發展,趙迎光利用工作之余做起了代購。
從最初的韓國化妝品、母嬰用品,再到汽車用品,趙迎光根據韓國流行趨勢和中國國內的消費動向,隨時調整自己的方向。一切都很順利,但他總覺得路“越走越窄”。
“其實做代購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都在網上賣別人的品牌,實際上都是互聯網渠道里面的渠道。代購沒有別的優勢,想要做得大做得好只能依靠打價格戰。后來我思考了很長時間,想清楚了一個問題,互聯網其實是適合做直銷的,渠道為王已經成為了品牌為王。”趙迎光說。
6年的代購生涯讓趙迎光已有些疲倦。2007年,一個偶然的機會,趙迎光在韓國一個做電子商務的朋友廠里參觀時,被“驚暈了”:這個工廠每天通過電商平臺發出去的貨有3萬單。
帶著詫異,趙迎光向朋友請教秘訣。朋友告訴他,想要在互聯網領域快速成功,有三條訣竅,一是要做休閑女裝,二是要做自己的品牌,三是要抓住潮流做快時尚品牌。
2007年年底,“豁然開朗”的趙迎光果斷地從國有企業辭職。盡管對韓國服裝領域已十分熟稔,但因為家人都在濟南,趙迎光“任性”地沒有選擇北京、上海、廣州等總是最早掌握時尚潮流的城市,而是在濟南租賃的一個車庫上的簡易房里開始了自己的創業,決心要做自己的互聯網服裝企業。
與國內一線城市相距甚遠,給趙迎光的創業帶來不小的麻煩。最大的難題在于,在服裝界看來,趙迎光仍是一個外行,因而沒有知名的服裝設計師愿意到濟南和他一起忍受早期的草根生活。
沒有設計師,他就從山東高校招攬了40個相關專業的大學生;缺乏經驗,就讓員工們先嘗試從韓國3000個時尚品牌中選擇1000個品牌做代購,以此熟悉品牌和潮流。“我給他們一人2萬元作為啟動資金,每個人負責25個品牌,他們每天的任務就是從25個品牌里選擇8款商品放到我們的網店里,吸引顧客下單購買。這樣一來,每天我們的網店可為顧客更新300種款式。”趙迎光說。
讓趙迎光至今仍覺得頗有成就感的是,當時國內知曉的韓國品牌并不多,但趙迎光卻為國內消費者提供了批量式的選擇。趙迎光說,最初韓國大概只有50個服裝品牌能夠吸引中國消費者,但他們提供代購的另外950個品牌在韓國也很知名,這就讓韓都衣舍的代購和別的網店形成明顯的差異化。韓都衣舍最早區別于其他電商經營者的思路,就是從這里開始的。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