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來臨:各商家競相厲兵秣馬
今年“雙11”,無論線上還是線下企業都把全球化提升到了戰略層面,跨境電商的意義和重要性不言而喻。跨境電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成為拉動內需的新引擎。一方面,隨著經濟發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國人有能力購買到國外優質商品。尤其是中國中產階層人數的增多,通過跨境業務購買中高端產品需求不斷增加。
另一方面,海外眾多品牌商家也需要打開中國的廣闊市場。對于電商企業來說,經歷了幾年時間,消費者購物需求和消費心理已經被較充分挖掘,需要跨境電商來引爆新的增長點,占領更多零售消費市場。
只有相關部門合力,通過監管服務創新、便捷通關、便利繳稅等舉措,保證跨境交易具有質量保證、稅費透明、物流便捷、售后保障等優勢,才能推動跨境電商成為外貿和消費新引擎。
自2009年首次“雙11”啟動,歷經了6年市場以及消費者培育,“雙11”正演變為繼“十一”黃金周后中國的第二大購物節日,吸引中國電商巨頭以及核心零售企業分羹。
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雙11”競爭將更加激烈,并呈現新的態勢:線上線下分化明顯。跨境電商業務不斷壯大,“全球化”已然成為今年“雙11”大促的“橋頭堡”。商家O2O模式全渠道競爭態勢更加明顯。此外,根據國家郵政局最新預測,今年“雙11”快遞運量將達到7.6億件,比去年增長40%,最高日處理量可能突破1.4億件。近日公安部等15個部門又決定實施快遞實名制登記,快遞的發貨速度和承受能力,再次備受考驗。
“按照目前的預售情況,我們估計今年‘雙11’跨境業務同比去年要增長好幾倍。”天貓國際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平臺上母嬰、化妝產品最熱銷,美國、日本、韓國則是最受消費者青睞海淘國家,“今年,杭州、寧波、廣州、上海四大跨境試點城市將承載保稅備貨訂單清關的任務,保稅區已經堆滿了貨物,等待‘雙11’開搶。”
早前在天貓“雙11”啟動儀式上,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表示今年“雙11”主題之一就是“全球化”。同一天,蘇寧的海外購APP“小海獅”正式上線。兩天后,京東位于廣州南沙的首個全球購自營物流基地啟動。唯品會也稱跨境電商是重要戰略,“雙11”前夕口岸備貨量是平時的3倍。毫無疑問,跨境海淘成了今年各大電商爭搶最激烈的一塊陣地。
另一電商巨頭京東今年“雙11”同樣發力跨境業務。記者發現,全球購入口已經悄然出現在了京東首頁。“此次接入到APP,希望能進一步拉動京東全球購的市場份額。”
除了電商巨頭,眾多垂直跨境電商也早早備戰“雙11”,期望通過自身在細分領域優勢彎道超車。“在‘雙11’前夕,我們就開啟了四周年大促。”母嬰類垂直跨境電商平臺蜜芽CFO表示,這是全年最重要的一次促銷。
中投顧問零售行業研究員杜巖宏接受采訪時認為,跨境電商市場規模大、發展勁頭強。2014年跨境電商交易額接近4萬億元,環比增長約40%,跨境電商已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今年以來,外貿形勢不容樂觀。今年前三季度中國進出口總值比去年同期下降7.9%。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跨境電商業務異軍突起。據中國電子商務市場數據監測報告顯示,2015年上半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為2萬億元,同比增長42.8%,占我國進出口總值的17.3%。外貿疲軟之下,跨境電商利好政策頻出。今年5月,國務院接連發布《關于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快培育經濟新動力的意見》和《關于加快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的若干意見》,對跨境電商方面做出了重要部署。
6月1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互聯網外貿”實現優進優出。會議還審議通過了《關于促進跨境電子商務健康快速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了優化海關監管措施、完善檢驗檢疫監管政策措施、明確規范進出口稅收政策、完善電子商務支付結算管理、提供財政金融支持等五方面的支持措施。
第三方機構EMarketer數據顯示,中國網購人群的跨境消費規模從2010年的20億美元大幅增至2014年的200億美元。
筆者從廣東省商務廳獲悉,廣州、深圳為國家8個跨境電子商務試點城市中的2個,廣東省正在大力推進跨境電子商務試點工作。目前已完成《廣東省關于加快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的意見》的起草工作。
“我們不擔心沒有人買跨境商品,擔心的是如何到達消費者手中。”一位從事跨境電商的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國內不同跨境試點城市政策不一,有的口岸對于保健品、化妝品等產品備案監管非常嚴,而這些產品恰恰又是海淘熱銷產品。“今年9月份,我們舉辦了跨境美妝節,而化妝品檢驗時間短則數月長則1—2年。”
在中投顧問零售行業研究員杜巖宏看來,現有法律法規的滯后性影響了跨境物流的效率,制約著跨境電商的發展。由于跨境電商是一種新業態,政府監管缺乏統一標準。
物流快遞時間長一直是跨境電商的切膚之痛。菜鳥網絡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為了應對“雙11”可能出現的快遞“爆倉”現象,今年跨境物流合作伙伴數量已經有49家,物流覆蓋能力可至全球224個國家和地區,全球跨境物流日處理能力容量超過400萬單。
此外,跨境電商售后服務難題也讓消費者望而卻步。杜巖宏指出,目前跨境電商大多重視產品的銷售過程,而忽視了售后服務,甚至存在缺失。由于涉及跨境通關和物流,換貨后的商品很難有順暢的通道返回國內。物流等種種費用要消費者承擔,出現退貨費用嚴重超出貨品價值的現象,“各國之間法律存在差異,一旦產生糾紛,消費者維權難度非常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