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裝周要做出不一樣的感覺出來
眾所周知,時裝行業目前從秀場、訂貨會再到零售渠道和顧客的渠道鏈條拉得過長,不僅耗盡設計師的精力,也讓很多獨立設計師品牌經營困難,行業內怨聲載道,致使這種固有模式眼下面臨挑戰。
讓秀變成消費者導向
現在,已經有一些樂于挑戰的先鋒開始嘗試轉型,比如我們之前報道的Thakoon,在接受曹氏家族投資后會采用“即秀、即看、即買、即穿”的零售模式。而Rebecca Minkoff也隨后成為了最新一位反思時裝周的設計師,她最近宣布她將在紐約時裝周之前就先發布自己的春季系列,并將在時裝周上開放30%-50%的席位給消費者。
雖然這只是小小的改變,但也很可能成為投入湖面的石頭,一時間激起千層浪。光是上周,就是Thomas Tait、Proenza Schouler等好幾位設計師宣布決定探索新未來了。
目前整體的操作方案還沒有形成,時裝界對此還沒有理清頭緒,因為看似所有事情都需要重新建立。CFDA近日還準備和負責時裝周的制作公司IMG會面討論一些未來的可能性,因為人們都發現現在的時裝秀越來越變得娛樂化,那里面可能藏著很多商機。
但是不破不立,要改變傳統不是那么容易的。雖然調查中95%的人都贊同改變現有體系,但一些人依然對此懷有悲觀情緒,“很有可能最后什么都沒改,還是一樣。”
目前贊成改革的觀點主要分為兩派。一是品牌可以開放一些小型的陳列室給媒體和買家,讓他們直接近距離報道和下單。然后舉辦大型時裝秀面向消費者,只邀請公眾來看。
第二個方案是可以保持大秀日期不變,但不再2月發布冬裝、9月發布來年春裝了,簡單來說就是是什么季節就發布什么系列。
對于日期和秀季的觀點,波士頓咨詢公司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認為是否可以把時間更改為每年的6月和1月,這樣更符合市場環境,因為多家零售商的數據表示,這兩個月的消費者是最活躍的。這樣做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女裝的發布日期和男裝相近,如此一來,渠道和分銷都會更加方便。
科技改變了時裝周
在 3 月份,Rebecca Minkoff 將會在 showroom 里做一對一的訂貨會,邀請主要的零售商和時裝編輯參加。而且鼓勵他們在 Instagram 和其他社交軟件上放新品的照片。
“基于他們的喜好,我們也會做一些調整。” Rebecca 說。
“一般來說,時裝秀是用來展示給買手,以及傳遞品牌這一季的理念。但是科技改變了這個行業。” Neiman Marcus 的副總裁 Ken Downing 說,“消費者們現在都有Instagram 和 Twitter ,也看走秀的視頻表演。當他們看到好看的衣服,很少會想到時裝生產周期的問題。他們看到了,他們就想要。我常常在巡視試衣間的時候就會聽到類似的反饋。”
Ken Downing 還表示, Donna Karan 談論這個問題已經很多年了。而 Jeremy Scott 也在 Moschino 有類似的嘗試,他的做法是在時裝周走秀時做一套膠囊系列,確保少量的衣服能到店及時銷售。除此之外,紐約的 Proenza Schouler 和倫敦的 Thomas Tait 都有過類似的嘗試。泰國設計師 Thakoon Panichgul 就提出要將他的品牌變成,“即時展示、即時看、即時買,即時穿”的品牌。
這也是 Ken Downing 談論的“混合時尚周期”。他說:“我們是這個產業的未來主義者,理所當然,我們應該用更現代的方式去思考,但這個行業又害怕改變。”
話雖如此,但一般來說,時裝周的主要功能還是要讓買手在品牌的下一季成衣的訂貨。如果 Rebecca Minkoff 打算在時裝周呈現當季的衣服,那么訂貨的問題怎么解決?
Rebecca Minkoff 的合伙人 Rebecca 也在發問:這種新的模式能不能改變時尚行業傳統的操作方式?如何讓零售商接受并配合?
“很多人提出問題。問我們到時候是用視頻來展示?還是單獨的訂貨會?或者是在更大的劇院走秀?是不是模特走秀一完,他們當場就可以買?” Rebecca Minkoff 的另外一位創始人 Uri Minkoff 說,“但不管怎樣,我們這么做還能防止一件事:快時尚品牌的抄襲。” T 臺走秀的設計基本在 30 天— 60 天就能出貨,并展示一些膠囊系列。
倫敦時裝周能夠常年保持“創意”
在紐約、倫敦、米蘭、巴黎四大時裝周中,倫敦時裝周一直以其新銳、前衛的設計力量見長。盡管缺乏了像米蘭、巴黎這樣誕生了眾多遍布全球的奢侈品牌的力量,就算是Burberry為腐國扳回一局,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眾多聞名全球的潮牌,諸如Alexander McQueen、J.W.Alexander等等,無一不是在這里開始了創作生涯。
不過,要說倫敦時裝周能夠常年保持“創意”這一特點,和英國政府以及時裝協會對新生力量的大力支持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日前,培養新興設計師非盈利計劃New Gen就公開了進入“時尚孵化箱”的八位新人設計師,他們分別是:Ashley Williams、Claire Barrow、Danielle Romeril、Faustine Steinmetz、Marta Jakubowski、Molly Goddard、Ryan Lo 以及 Sadie Williams。
也許看到這里你仍舊覺得沒什么了不起的,那么我們是時候來給你看看過去New Gen和Topshop聯合“孵化”的設計師們了,他們分別有:Alexander McQueen、Christopher Kane、Erdem、Jonathan Saunders、J.W.Anderson、Mary Katrantzou、Nicholas Kirkwood 以及 Simone Rocha 等等。這一片名單,也是一片華麗,不是?
這項從1993年推行的非盈利性扶持計劃,能在這千萬設計畢業生中挖掘到他們出來,證明New Gen眼光確實不俗。
目前,這八位設計師有的已經發布過了兩、三季的設計作品,同時也有不少擁躉者。但是無論如何,能得到Topshop和New Gen的扶持,這八位新人設計師的前途不說十分光芒起碼也是足夠有猛勁的。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