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服行業有了新的動向
移動互聯網的普及,逐漸改變著人們的消費行為、需求和喜好,近年來眾多新興品牌的異軍突起就是對此零售行業發展前沿做出的最好回應。這些新興群體如何實現創新落地,如何快速成就未來發展之路?成為了我們要思考的重點命題。
買手集合店避免了“千店一面”
近幾年,我國零售終端競爭日益加劇。百貨由于品牌重復率高、承租能力差、聚集人流能力下降正逐漸失去大眾的關注,而買手集合店這種在國內較新的業態則開始逐漸走入公眾的視線,成為各購物中心所青睞的招商對象。
運動品牌從專賣店轉入集合店中,不僅各品牌的營業面積縮減了,節約了租金,而且集中起來共同營造的運動氛圍,可以增強集客能力,使其在購物中心能保有一席之地。這或許將成為運動品牌零售終端的一個重要趨勢。
集合店不僅對購物中心來講意義重要,對于一些集客能力較弱,尤其是新進入市場的時尚品牌來說也是如此。因為集合店的出現省去了個別品牌在注冊、物流、店面設計等方面的繁復工作,節約了產品進入市場的時間和成本。例如,香港時尚品牌種類繁多,設計師的國際化程度較高,但以“小而精”為特色的香港時尚品牌,在內地高端市場上卻難以與歐美品牌競爭,以參加集合店的方式進駐內地市場是一條捷徑。眾多品牌選擇抱團合作,有效地共享了人流,共享了專業的品牌渠道,共享了新市場的營運信息,進而增強了各自的集客的能力。
無獨有偶,這幾年集客能力正在逐步減弱的運動品牌也開始把品牌集合店作為突破困境的法寶。鑒于單個運動品牌的低迷表現,各大商場為了更高的利潤,吸引更多的年輕顧客,決定把運動品牌的位置讓位給快時尚、輕奢侈和潮牌。
母嬰電商,紅海之中又現生機
隨著80-90后進入婚育期也帶來了第四次嬰兒潮,再加上二胎政策全面放開等原因,母嬰行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增長。根據艾瑞發布的《2015年中國線上母嬰市場發展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隨著母嬰網購滲透率的持續增長,2015年母嬰用品線上市場規模已達3606億元。
如此熱鬧的市場其實也是暗流涌動,經歷了多番廝殺,從2000年,樂友上線B2C網購平臺,開啟電商之路到如今BAT大佬高調進入,母嬰電商已從起步期經歷了2000-2009年的快速發展期和2010-2015年的黃金爆發期。尤其是2015年的母嬰電商瘋狂而血腥,先是年初,母嬰電商概念火爆,融資過后,各家瘋狂燒錢,價格戰愈演愈烈;接著進入資本暖冬期,模式不夠清晰的企業稍顯“疲態”,逐步被淘汰出局,如唯一優品等。最后是年末投資方等都意識到母嬰電商會重演團購、O2O的洗牌浪潮,只有少量的母嬰電商平臺可能勝出。于是各家母嬰電商逐漸回歸理性,不再妄想用百米的速度去跑一場馬拉松。
所幸,受益于消費升級和中產階級崛起的人口紅利,人們逐漸追求有品質的生活從而引發新一輪母嬰海外購熱潮,以及以母嬰品牌商、母嬰社區、孕嬰工具類平臺、支付物流支持、早教中心、健康醫療等要素構成的母嬰線上平臺產業鏈初步形成等,母嬰電商在慘烈廝殺的紅海中又找到一現生機,只是如今母嬰電商比拼的是錢、人和時間的綜合較量。
大量優質新興品牌逐漸進入大眾視野
盡管近年來電商銷售額不斷攀升,但實現盈利的互聯網電商平臺卻鳳毛麟角。這是因為電商企業主要是靠價格戰來搶占市場,甚至為了擴大規模成為很多品牌企業去清理庫存商品的“下水道”。
但這種規模和盈利之間的“囚徒困境”讓電商平臺的前路依然迷茫。此外,線上營銷成本高企正使得線上線下成本趨同,線上成本優勢紅利在逐漸遠離。
因此,我們不難發現這樣一種現象:2012年以后,互聯網企業不斷流露出對線下渠道的渴求之意,且大多互聯網企業主動牽手傳統渠道,試圖將實體零售商拉入陣營。
這樣的改變正意味著互聯網正從神壇慢慢走下來,實體零售渠道的價值正被它們挖掘出來,一種線上線下全面打通的O2O模式被越來越多的企業實踐著。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