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業將衍生新賣點 實體店體驗帶來長久客源
在產品創新方面孜孜不倦的同時,服裝零售商越發致力于把自己打造成“生活方式品牌”---- 聽起來任重道遠,但若處理得當,確實可以產生效益。一些新品系列開發加大碼、運動休閑風系列,還有一些全新種類的出現都體現了這一趨勢。凱特·絲蓓(Kate Spade)最近推出了家居服系列以補充其近期推出的廚房系列和運動系列。同樣,H&M在去年秋季推出了彩妝系列,另一旁則是其全新家居用品系列,正在成為消費者一站式購物的站點。
為了使引進的新產品盈利,服裝零售商需要在不同地段的門店(通常跨渠道銷售)進行測試,然后把銷售結果和類似地段中沒有銷售這些新品的店進行對比。只有市場測試結果可以告訴零售商什么做法對他們的生意最好,以及應該如何在不同渠道上(尤其是線下和線上有對抗競爭時)供應產品。
消費者很可能用其他產品替代新產品(例如用瑜伽褲代替緊身褲)或者干脆放棄購買,省下錢買別的東西。此外,一系列新產品可能會吸引新的消費者群體,但卻不能引起該品牌的最寶貴的資產—現有消費群體的共鳴,甚至致使他們轉向競爭對手。尤其是對于門店渠道來說,擠出空間陳列新產品也就意味著某些產品要被下架,這樣在重新陳列店面上就損耗了很高的機會成本。
因為消費者越來越看重整體體驗,零售商不斷采取新舉措以招徠顧客,延長顧客駐店時間。作為服裝零售業的巨頭之一的城市旅行者(Urban Outfitters)在店內引進了披薩店。摩納哥會館(Club Monaco)把圖書館、咖啡屋和花店的元素融合到一些店面中,而露露檸檬(Lululemon)不斷提供諸如瑜伽課這樣的店內服務,力圖擴展購物體驗,打造消費者的天堂。
盡管這些店內活動十分新潮,但是其成效卻迥然不同。零售商至少得保證銷售額的增長足以抵消資本支出、新員工培訓、門店布置收支均衡以及每個地段其他方面的成本。有些零售商也許會發現一些門店需要提供針對性的方案,或者根本不能從新賣點盈利。推廣策略應當根據這種“體驗式銷售”的觀念在地域、形式和規模上的差異來制定,才能產生最佳效果。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