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特蘭將成為球鞋界的“硅谷”
俄勒岡州的波特蘭在10年間迎來了一批球鞋行業的領導品牌,兩家最為人熟知的運動裝備巨頭耐克和阿迪達斯分別在俄勒岡州安置了9000和1200名員工,阿迪達斯的設計部門甚至直接搬進了波特蘭園區,而非德國;起源東部巴爾的摩的運動裝備巨頭安德瑪(UA)也于2015年4月將球鞋設計總部搬至波特蘭。
另外,李寧和安踏先后于2007年和2015年將美國總部設在波特蘭;英國品牌Hi-Tec 2010年進入美國市場時,同樣將總部設在波特蘭;雨鞋品牌Bogs 2011年搬進波特蘭;日本品牌美津濃在2015年擴大了在波特蘭地區的業務;甚至烏干達最大的球鞋品牌Sseko也選擇駐扎在波特蘭。這還不算主營業務包含了鞋類的戶外運動品牌哥倫比亞(Columbia),它可是發源于俄勒岡州的。據波特蘭發展署統計,今天的俄勒岡州擁有800多家運動及戶外公司,市場研究機構NPD Group體育產業分析師馬特·鮑威爾說:“各大品牌先后將總部搬遷至波特蘭,使這座城市成為了球鞋的圣地。”
▲波特蘭擁有完善的球鞋生態產業。
波特蘭不僅有全世界最好的體育裝備公司,還在孕育著一批新的初創公司,創業者大多背景優良。女子初創品牌Wildfang的合伙人艾瑪·麥吉爾羅伊和茱莉亞·帕斯利就是在耐克任職時相遇的。
與麥吉爾羅伊相似的創業者比比皆是:前阿迪總經理斯科特·哈姆林創建了以廢棄材料再利用為核心的服裝品牌Looptworks;耐克數字策劃師利茲·瓦倫丁作為聯合創始人成立了數字公司Swift;耐克球鞋開發研究員伊恩·威廉姆斯經營著波特蘭首家球鞋主題咖啡店Deadstock Coffee。
這就是波特蘭的優勢——大公司栽培出的人才和理念,保證了波特蘭的優質師資力量。馬特·鮑威爾說:“世界各地匯聚的人力資源成為波特蘭的優勢之一。”
2010年,前喬丹設計總監愛德華茲在波特蘭開辦了球鞋設計學院Pensole Footwear Design Academy,這所學院以為體育裝備巨頭培養優秀人才聞名于世。
▲PensoleFootwear Design Academy為波特蘭培養最優秀的從業者
{page_break}2013年起,波特蘭州立大學為學生提供了一項運動及戶外的證書課程,幫助學生為在服裝公司做品牌管理或銷售等職業做培訓。項目主任詹妮弗·諾爾非說:“接近75%的學生接受項目培訓后,會選擇在球鞋行業的公司就職。”
2015年9月,俄勒岡大學開設了一門名為體育產品管理(Sports Product Management)的課程,由在耐克就職接近30年的體育產業老兵艾倫·施密特德夫林擔主任一職。
以上種種,也是波特蘭不斷出現最優秀的產業從業者的保證。
此外,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保證了“玫瑰城”成為球鞋公司最理想的總部選址,諾爾非表示:“波特蘭有非常多元化的氣候條件,有山丘,有海洋,便于公司研發各式各樣的球鞋科技。”拿雨鞋品牌Bogs為例,波特蘭的氣候可以幫助它測試不同天氣狀態下的球鞋表現。
地理優勢還體現在波特蘭地處美國西北部這一環節上,它是一座臨近太平洋的港口城市,便于公司與亞洲國家之間的貿易往來。重要的是,波特蘭免稅,幸福感極強,在米爾肯研究所(Milken Institute )分析的全美城市評分中,波特蘭高居第8位。
▲圖說:波特蘭天氣好,消費低,是西北部僅次于西雅圖的第二大城市
當然,波特蘭也面臨著一些難題,相比于舊金山和紐約的喧囂,慢節奏的波特蘭對習慣大城市生活的人們來說并非最好的居住城市。對初創公司而言,這里的最大問題是資本匱乏,諾爾非介紹說:“波特蘭在過去5年成為創業者的溫床,但是這里的風投公司不夠多。”
不過,已經有人在解決這一問題了。2014年,從硅谷來到波特蘭的伊恩·倫巴特成立了投資公司Skyline Capital,一定程度上填補了市場空白。
上文提到李寧曾于2007年進軍波特蘭,遺憾的是最終無疾而終。2012年2月,波特蘭的李寧店裁掉了大部分員工,甚至在2013年還遭到了一位前任員工的法律訴訟。
李寧在波特蘭的鎩羽而歸,顯然不能阻止波特蘭成為球鞋界的“硅谷”。天時地利人和最終成就了波特蘭,盡管這里沒有圣馬丁藝術學院也沒有帕森斯設計學院,但這里已經建立起了一套持續吸引和培育球鞋品牌的文化體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