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桐昆集團生產技術部副經理李國元
持續推進“三品戰略”實施,提升“中國纖維”這一公共品牌和一批“企業品牌”的競爭力和影響力,走注重差別化產品研發、提高產品附加值的發展道路,是“十三五”期間我國化纖工業的重點發展內容。在這一過程中,“中國纖維流行趨勢發布”活動將繼續發揮重要作用。
為使化纖企業下游的織造、面料、終端服飾和家紡等企業能更好地了解當前我國化纖行業最前沿的一批創新纖維,自即日起,本報將對“中國纖維流行趨勢2016/2017入圍產品”展開巡禮報道。
“中國纖維流行趨勢2016/2017入圍產品”中,桐昆集團的“仿絨輕柔聚酯纖維”入圍“纖·安全防御”篇章的“舒感纖維”種類。日前,本報記者就該纖維的詳細性能特點、目前的銷售狀況、在下游市場的應用等話題,采訪了桐昆集團生產技術部副經理李國元。
記者:請您詳細介紹一下仿絨輕柔聚酯纖維的產品性能和特點。
李國元:仿絨輕柔聚酯纖維是一種經過特殊工藝及設備改進的滌綸半消光細旦多孔扁平纖維,通過采用日本TMT公司最尖端的紡絲設備,噴絲板孔型的特種設計,杯體逆向構造,攻破了物指變異問題的技術瓶頸。
通過采用風筒錯位冷卻的特殊處理,采用底部加熱的獨特緩冷技術,保證了噴絲板下方溫度相對穩定,從而改善了絲束緩冷條件,改變了纖維分子內部取向結構,降低了分子結晶率。采用相對常規較低的紡絲速度和紡絲溫度,使該產品具有斷裂強度高、條干均勻、熱應力大等特點,指標達到了行業標準。
同時,通過采用TMT獨特的短程紡一步法卷繞設備,選用碳纖的陶瓷網絡器及超低的網絡壓力,生產出來的產品有卷裝密度大、容量高,在整個卷裝寬度上硬度一致、無疊絲、內外層質量均勻的優點。所制得的預取向絲絲餅外觀優美,內在質量好,內外層波動小,使產品易加工,張力穩定,產品風格柔而挺拔,手感細膩,吸色均勻,染色鮮艷,是一種高品質、高附加值的高新技術產品。
記者:請介紹一下仿絨輕柔聚酯纖維的技術指標。
李國元:其技術指標為:1、線密度(dtex/F):230/192;2、線密度偏差率(%):±2.5;3、線密度變異系數CV值(%):≤0.80;4、斷裂強度(CN/dtex):≥2.10;5、斷裂強度變異系數CV值(%):≤6.50;6、斷裂伸長率(%):120.0±6.0;7、斷裂伸長率變異系數CV值(%):≤6.50;8、條干CV值(%):≤1.80;9、含油率(%):0.50±0.10;10、筒重(kg)≥4.0。
記者:這種纖維在下游的適用領域有哪些?能使織物呈現哪些特點?
李國元:仿絨輕柔聚酯纖維的風格柔而挺拔,主要應用于仿絨面料的制作,深受客戶的青睞。該纖維還適用于生產高檔服裝面料,這類面料主要用于生產西裝、西褲。面料柔中帶剛,且呈現一定的亮度,穿著舒適,外觀挺括,不易起皺,耐洗滌,耐起球,看起來風格獨特,檔次較高但成本又不是很高。
記者:如何看待該纖維接下來的市場發展前景?
李國元:目前,桐昆集團的仿絨輕柔聚酯纖維已經進入全面投產階段。產品初期投放市場后,經下游企業試用,獲得了客戶的認可。隨著紡織化纖行業的不斷發展,人們對面料風格的要求越來越高,風格獨特、手感滑膩、色彩絢麗繽紛的產品將更多地走進千家萬戶,受到人們的青睞。用仿絨輕柔聚酯纖維織造的產品在整燙后具有手感柔軟、滑順,光澤亮度更強,顏色更鮮艷、柔和等特點,獨特的風格將受到更多企業和廣大消費者的關注。
從工藝看,通過大型的滌綸熔體直紡生產,可為企業實現降低成本,節能減排,能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開發前景廣闊。
整體來看,隨著人們對生活環境和生活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常規的纖維已經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差別化和功能性紡織品將迅速發展,也將是紡織品未來重要的發展走勢。功能性面料與傳統的面料相比,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某一項或多項性能指標高于普通織物。用仿絨輕柔聚酯纖維可以實現仿羊毛面料的生產,其柔軟、保暖的特性可以取代天然羊毛制品,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對天然羊毛的需求,所以,預計該纖維的市場空間將會日益擴大。
記者:仿絨輕柔聚酯纖維最突出的優勢和特點是什么?
李國元:常規的聚酯纖維基本上都是采用圓形截面的噴絲板紡制而成,仿絨輕柔聚酯纖維最突出的優勢和特點是,采用扁平截面的噴絲板紡制而成,不但具有保暖、柔軟、手感滑爽的特點,而且所織成的毛絨面料的絨毛不易倒,柔中帶剛。比如,與其他物品接觸后,絨毛短時間內可以恢復到原來的豎立狀態,非常適用于制成相應的毛絨玩具、車飾坐墊、仿絨大衣等。
記者:該纖維是哪一年推向市場的?目前的銷售狀況如何?對于企業的利潤貢獻怎么樣?
李國元:該纖維于2014開始推向市場,當年平均售價(含稅)比普通滌綸纖維高800元/噸~1000元/噸。2015年,出貨量同比增長18.44%,平均售價(含稅)比普通滌綸纖維高400元/噸~500元/噸,毛利率約12%。總體看,該產品的高附加值為公司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在常規滌綸纖維微利的市場條件下,該產品能為公司帶來持續贏利。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