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微企業其實很強大 是未來成長的主力軍
由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中國國際經濟合作學會、中國國際人才專業委員會聯合主辦的第二屆中國與全球化圓桌論壇于2016年5月15日在北京舉行。寶石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阮小明在發言中指出:“走出去”的風險很大、責任很大,壓力也很大。
阮小明指出, 中國人口數量大,人才多,發達國家人才也很多,特別是近幾年走向非洲的能源大軍非常龐大。90年代初期,在西非的尼日利亞拉各斯,中國人只有幾十個人,并且都來自央企的工程公司。而今天,在尼日利亞的中國人有30萬,其中占比最高的人口可能來自四川、河南。這么大的隊伍出去,人員素質有高有低,有的人去開礦,有的人去采石油,有的人去砍樹。這樣導致國外對中國人印象不好,有損了中國的國家形象。作為全球智庫機構,我們一定要正面宣傳“走出去”。
“走出去”,首先要文化先行。如果沒有文化先行,走出去以后不懂法律,不懂宗教信仰,不懂當地的風俗習慣,那么我們去的目的是什么?二十年之前的“走出去”,我們什么都沒有,國家也不夠強大。而現在中國國力日益強盛,“走出去”的一舉一動都代表國家形象。每個“走出去”的企業家在國內都有上千人的員工,我們要對員工負責。當然,也要對家庭負責。所以“走出去”的時候一定要文化先行,要了解當地的法律法規、政治、經濟、風俗、宗教信仰,這樣才能扎根于這些國家,讓他們覺得我們是共成長、共發展。否則就只是去砍樹、挖礦、采石油。
要發展,中國應該首先發展中小微企業。新一輪的金融危機很強大,中小微企業的融資非常艱難。我們在兩年前開始策劃推動成立中非國際經貿港,主要是為中小微企業,特別是為中小微商貿企業“走出去”提供一站式的幫扶,可以降低5%的成本。幫助他們提供廠房、辦理簽證、營業執照和物流。用比較時髦的話就是海外倉和出口加工區。現在啟動的情況非常良好。中國的中小微企業是未來成長的主力軍。
現在很多傳統產業走向了東南亞國家,緬甸、泰國、柬埔寨、印度尼西亞、孟加拉等國家。這些傳統產業包括中國五年之前遍地都是的服裝、鞋類、以及輕工業品等產業。現在讓他們再回到中國來加工,他們也不會回來。即使要回來,也是5年以后、10年以后的事情。中國很多地方的傳統加工業已變得很簫條。現在所有的企業都要往非洲跑,這樣下去不是中國去產能的問題。中國的企業都出去,把全球所有國家的產能都搞得滿滿的,這是相當可怕的。特別是鋼材、水泥等等產業。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