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鞋產業園: 水城經濟開發區產業扶貧的實體
貴州水城經濟開發區在目前致力于打造新材料、加工制造、智能終端三大產業板塊,目前,以玄武巖纖維生產加工、制鞋產業集群發展、電子產品研發制造為主導產業的一區多園發展格局已初步形成。

永都鞋業

寶貴鞋業
在逐步形成“一區多園”發展格局的過程中,制鞋產業園是水城縣承接東部產業轉移、助推“三變”改革、實施精準扶貧戰略,由開發區通過引進亞洲鞋業協會,按照“政府+協會+企業”聯合共建模式,結合“易地扶貧搬遷+產業園區+就業”的創業模式,打造集員工培訓、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終端批發零售(電商)等為一體的產業聚集區而建成的。
“產業轉型升級是一場硬仗,也是實現發展速度和質量效益雙提升的主要突破口,任務復雜而又艱巨,必須突出重點、穩步推進。”城經濟開發區負責人向記者介紹。
制鞋產業園項目計劃總投資10億元,使用標準化廠房面積20萬㎡,到2018年全部建成投產,建成達產后可實現產值30億元,解決就業15000人,實現員工工資收入每年約3.6億元。截止目前,已引進永都鞋業、米高龍皮革制品、寶貴鞋業、西部鞋業數據中心等7個項目入駐產業園,已使用標準化廠房7萬㎡,完成投資2.4億元,達產后可年產各類鞋800萬雙以上,已引進項目建成達產后可實現產值15億元,提供就業崗位5000個,實現員工工資收入每年約1.2億元,同時,結合城市總體規劃和產業集聚區發展規劃,引導制鞋產業進一步做大做強。
依托園區產業集群發展,可為易地扶貧搬遷戶提供更多就業崗位,讓易地扶貧搬遷戶“搬得出、穩得住、能就業、有保障”。入園工作的易地扶貧戶,其月工資收入一般在1600~2000元/月·人,人均年收入就可達1.9-2.4萬元,按1戶4口之家計算,每戶只要有1人就業,即可實現脫貧目標。
“我們按照以“轉”促“進”的思路,不斷幫助企業提高制鞋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把創新擺在發展的核心位置,推動在品牌、管理、營銷等方面全員全過程創新,來提高產品競爭力。”面對園區制鞋業的發展前景,水城經濟開發區負責人信心滿滿地對記者說。
圍繞做大做強制鞋產業目標,開發區將繼續做好企業服務和招商引資,積極引進相關配套企業,構建完整的產業園鏈條系統,力爭2016年底引進制鞋及相關配套企業10家以上,創造就業崗位10000個,實現脫貧800戶以上,調動可用資源發展關聯產業,帶動開發區和周邊鄉鎮居民勞動就業,將制鞋產業園真正建成產業扶貧的實體,以產業的拓展助推全縣精準扶貧,促進區域經濟健康發展。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