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冷卻、自身缺陷,印度本土電商陷入瓶頸
進入印度市場3年后,亞馬遜首次擠下排名第一的本土電商Flipkart,成為印度最大零售電商。
據印度媒體報道,五名知情人士透露,Flipkart上月總銷售額低于200億盧比,亞馬遜則超過200億盧比。另有線報稱,排名第三的Snapdeal上月營收約為60億盧比。
然而,總銷售額指所有在售商品的總額,并非凈利潤。根據印度法規,印度三大電商巨頭Flipkart、Snapdeal和亞馬遜均為市場,其凈利潤包含向第三方商家收取的傭金以及服務費。
目前,亞馬遜只是在7月的總銷售額上超過Flipkart,兩大巨頭在整體市場份額的鏖戰遠未結束。
Flipkart的營收未包括旗下兩大時尚電商Myntra和Jabong的業績,而Snapdeal的銷售額也未計算旗下支付平臺FreeCharge的業績。如果加上Myntra和Jabong的營收,Flipkart總體業績仍然遠超亞馬遜。
早在今年初,Flipkart和亞馬遜之間的廝殺就已愈演愈烈,亞馬遜頗有取而代之勢,而7月的營收數據則首次拉開了大戰之幕。
對此,Flipkart的發言人在郵件中回應道:“不管是銷售額,還是其他關鍵的消費者指數,我們依舊遙遙領先;各大類目的在線市場份額,包括手機、時尚、家具、電子以及電器等等,我們也始終保持領導者的地位。近幾個月,我們不但在營收上現了平穩增長,還加強了執行力度、提高了物流速度、改善了產品質量。”
Flipkart成立于2007年9月,自2011年開始始終穩坐印度電商頭把交椅,Snapdeal緊隨其后排行老二,排行老三的亞馬遜直到去年第三季度市場份額依然不高。
不過這一排名已經成為歷史,現在的問題是亞馬遜能否持續保持領先,Flipkart能否逆勢反彈,以及贏家能否“通吃”整個印度電商市場。
資本冷卻、自身缺陷,印度本土電商陷入瓶頸
進入印度市場3年,亞馬遜已經甩開本土電商Snapdeal,并不斷縮小與Flipkart的差距。曾在中國市場不敵阿里巴巴的亞馬遜,如今已“失之東隅,收之桑榆”,而亞馬遜在印度的成功離不開三個因素:亞馬遜在印度超過20億美元的投入、包括Snapdeal在內的印度初創電商出現了資金緊縮現象、以及競爭對手Flipkart在去年的連環失誤。
2014年7月,亞馬遜CEO杰夫-貝佐斯表示,亞馬遜將在印度市場投入20億美元,然而就在一天前,Flipkart宣布完成了10億美元的融資。亞馬遜曾聲稱不會因競爭對手而做出反應,但這一次卻立即反擊。這一舉動不同尋常,可見亞馬遜在輸掉中國后對印度市場勢在必得。
眼看Flikpart和亞馬遜的巨額投入,Snapdeal也不甘示弱,于同年10月宣布獲得日本軟銀6.27億美元的融資。
此后的15個月,三大電商在廣告、折扣、物流上輪番砸錢,以競爭消費者和商家。當時,印度初創企業融資熱潮達到了頂峰,Flipkart和Snapdeal分別拿到了14億美元和6億美元。
然而,融資熱在去年逐漸冷卻。投資方態度轉為謹慎,因為初創企業砸在折扣和廣告上的錢,不但換不回顧客忠誠度,還導致嚴重虧損。今年,大批投資者從謹慎觀望轉向不再投資。
Flipkart和Snapdeal不僅要面對嚴峻的融資環境,還必須正視自身存在的問題。
作為Flipkart的CEO,薩欽-班薩爾誤判了消費者行為,他預測幾乎全部的在線購物都會轉到移動端。因此,在2015年5月把旗下電商Myntra改為移動電商后,他也想將Flipkart改為只有移動端的購物平臺。與此同時,Flipkart也在急劇改變平臺模式,大量第三方商家將入駐改變了原來以自營庫存為主的模式。
盡管Flipkart最終保留了PC端,這兩大舉動還是讓很多消費者轉投亞馬遜,溢出效應更將影響移動端電商業務發展。急劇改變商業模式不僅降低了商品質量、增加了交貨時間還損害了品牌整體形象。憑借傾其所有、滿足顧客的信條,Flipkart一舉奪魁,而現在走的兩步錯棋好比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去年8月,Snapdeal的CEO庫拉爾-巴爾曾表示Snapdeal今年3月將在GMV上超過Flipkart。但是Snapdeal卻沒有Flipkart和亞馬遜都有的自建物流,這也意味著Snapdeal只能依靠低價吸引消費者。去年資本熱消退后,投資人要求看到盈利,Snapdeal也不得不削減折扣和廣告投入,營收因此大幅下跌也不足為奇。巴爾在今年7月的采訪中表示,Snapdeal今年將著重增加實際盈利,而不是增加GMV。
亞馬遜在印度:機遇與挑戰并存
亞馬遜的品牌知名度建立在斥巨資改善選品、折扣、廣告以及物流上。例如在商品數量上,今年8月,Flipkart和Snapdeal分別提供超過4000萬和3500萬商品,而亞馬遜則提供超過6500萬商品。
亞馬遜吸取了在中國失敗的教訓,自進軍印度棋就根據當地消費習慣實行本地化戰略。為了繞過印度政府限制外資直接投資電商的政策,亞馬遜印度還與CatamaranVentures成立了合資電商零售公司CloudtailIndia。
{page_break}2014年中旬正式上線,Cloudtail很快成為亞馬遜上單一最大的商家,在一些月份中甚至占銷售額的40%。亞馬遜能夠通過Cloudtail,以及一些商家合作項目,比如Fulfilment、EasyShip和SellerFlex來掌控消費者體驗。以Fulfilment為例,只要商家加入該項目,就能把商品賣給大約5000萬的亞馬遜Prime用戶;如果沒有加入項目,商家就無法接觸到這些消費者。
智能手機是電商單一最大利潤來源,亞馬遜通過Cloudtail與包括摩托羅拉、小米、一加手機在內的重要智能機品牌建立了獨家合作伙伴關系。Flipkart曾一度與摩托羅拉和小米達成獨家合作關系,現在卻遭受了雙重損失。
據印媒Mint報道,去年8月,亞馬遜在印度的市場份額已經逐漸擴大,雖然當時仍遠不及Flipkart和Snapdeal,而今年初,亞馬遜的市場份額加速擴大。
然而,印度政府在3月頒布的新電商條例打得三大電商措手不及。新條例限制電商“打折促銷”,禁止電商影響商品價格,并要求單一商家的盈利不能超過平臺總盈利的25%。
新條例沉重打擊了印度的電商市場。據研究咨詢公司Redseer分析,印度6月電商總營收下降至120億美元,低于3月的130億美元,以及去年12月150億美元。
近三個月,亞馬遜都在尋找打折促銷的新對策。亞馬遜CEO在6月表示,印度市場將新增30億美元投資。
7月,亞馬遜促銷活動將在換季時尚周展開。本月初,亞馬遜已經在平臺上開展了印度大促日(GreatIndianSale)。Flipkart也重新開始打折促銷、投放廣告,但受投資者要求減少支出,促銷投入不及亞馬遜。,
知情人士透露,電商新規只是暫時讓亞馬遜停止了在折扣和廣告上的投入。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