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市場的快速增長顯得尤為亮眼
由于國內市場上的兒童體育用品規模占整個服裝產業的比重不大、缺少品牌化運營,這給了體育品牌極大的市場發展空間。再加上單獨二胎政策的放開,市場進一步拓展。近年來不少體育品牌都將童裝業務作為集團的重要戰略之一。但從總體上看,中國的兒童體育市場還沒有出現一個領頭羊式的企業。
在兒童體育用品市場持續向好之時,一批上市公司開始紛紛進入了這個領域,這些公司如何迅速占領市場?一些初創型的體育用品公司在兒童市場是否還有機會?它們各自的市場突破口又在哪里?近些年來,我國童裝的消費規模不斷擴大,且保持著較高的增長率。
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不少運動品牌也意欲開拓兒童市場,研發兒童產品,這些公司不僅僅擴充了自己原來的產品線,同時抓緊收購品牌來進行高端兒童市場的布局。
作為如今國內體育用品行業的領先企業,安踏在兒童市場上的布局同樣十分完備。早在2008年,安踏體育用品有限公司便推出兒童體育用品系列,由此成為第一家進軍童裝市場的國內體育用品企業。截至2015年年底,安踏店、安踏兒童體育用品系列店、FILA專賣店數量分別為7031家、1458家及591家。根據安踏公布的半年報,2016年上半年,安踏童裝貢獻的收入同比增長超過30%,占總收入的10%左右,并且在持續增長當中,童裝品牌成為安踏重要的營收來源。
2010年361度決定設立獨立的的童裝業務部門,361度的童裝面向5至12歲兒童的市場,產品定位于中低價格。根據361度的最新財報,共有2416個銷售網點提供童裝銷售,67.2%的童裝店鋪位于三線城市及以下。2014年9月,361度與百度簽署戰略伙伴協議,合作開發帶有追蹤設備和眾多應用的智能鞋類產品。同年童裝實現營業額5.08億元,同比2013年的4.20億元增長20.7%。
2011年特步集團正式推出“特步童裝”品牌,并于2012年成立專業運作該品牌的廈門市特步兒童用品有限公司。特步童裝的目標市場類似于361度,主要集中在內地二三線城市。與前面兩家企業不同的是,特步在新媒體與傳統媒體上經營較早。不僅冠名了央視兒童欄目《大手牽小手》、《夢想總動員》等,同時在網絡端開展營銷活動,并且拍攝了品牌微電影進行宣傳。
隨著社會持續進步,居民消費升級,大眾對于兒童體育用品也越來越重視。2013年5月,中國體育用品業聯合會發布了《2013年中國體育用品業發展白皮書》。值得關注的是《白皮書》顯示,兒童運動服市場在未來20年中將處于一個發展的好時機,據估算規模超過1000億元,已成為國內外運動品牌競相爭奪的新興戰場。
從各大體育用品公司公布的財報上來看,童裝業務也是其穩定的增長點之一,尤其是在近幾年來體育用品市場經歷寒冬的情況下,童裝市場的表現就顯得更為可觀。兒童體育用品行業已然成為體育用品行業的“藍海”市場。
一 代理國外品牌
在兒童體育用品市場上,安踏除了有自己的安踏兒童之外,另一個重要的營收來源就是旗下的FILA兒童。其在市場定位上高于安踏兒童。通過這樣的定位差異化,安踏得以覆蓋更廣泛的童裝市場,擴大了市場占有率。
二 與大品牌聯合,對外授權品牌
作為國內領先的運動品牌之一,李寧在兒童體育用品這個市場中所占的份額并不多。但是在2009年李寧就與派克蘭帝簽約合作,李寧將自己的品牌授權給了這家公司。但是在2012年,派克蘭帝與李寧的合作終止。其實,當時李寧kids的銷售規模已增長到約2億元,在市場上已形成較大影響力。但從收回去這幾年的情況看,李寧的運動主業連年虧損,處于一片水深火熱之中,童裝系列也沒什么起色,反而被361度童裝、安踏童裝后來者居上。
三 發力于營銷
就像前文提及的特步一樣,除了在傳統媒體以廣告、贊助冠名的方式進行營銷之外,特步兒童率先在互聯網傳播領域進行營銷。比如在中國嬰童網、中國服裝網等網站進行品牌營銷。特步兒童重新設計了動漫形象以取得更高的辨識度,同時在央視、金鷹卡通等電視平臺進行冠名贊助。
兒童體育用品市場在體育用品市場中還處于發展的初期,但是隨著市場體量的增加,出現的問題也會越來越多。在耐克、阿迪達斯等國外一線運動品牌的競爭下,如何保持差異化,增強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成為了擺在國內兒童體育用品生產公司面前的一個關鍵問題。
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的報告,2015年我國童裝市場規模達到1372億,增長率達到8%。隨著二胎開放和消費升級,預計到2017年市場規模將突破1500億。如今服裝行業整體市場不景氣,尤其是成人服裝市場增長放緩。在男女裝市場趨于飽和的背景下,童裝市場的快速增長顯得尤為亮眼,已然成為服裝行業發展的一個新興增長領域,兒童體育用品市場亦是如此。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