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企原料成本負擔大 經營形勢進一步嚴峻
與棉花價格堅挺相比,粘膠短纖自10月底之后,價格失去支撐而一路下行,正如市場預料,市場剛性需求不足,粘膠短纖價格虛高成分偏多,下跌幅度加深。滌綸短纖價格走勢恰巧相反,經歷了數月的下跌后,10月中旬以后止跌上漲。11月上旬,與大宗商品價格走勢一致,紡織化纖原料價格總體上漲,大部分化纖原料市場相對活躍。
進入11月,國內棉花價格小幅震蕩后繼續上行,而此時國際棉花價格趨于平穩,內外棉價差擴大至2000元/噸左右。從國內棉花現貨價格指數上看,10月底,標準級棉花價格指數略有松動,但短暫回落并沒有有效緩解企業用棉貴的問題,事實上,棉花市場價格仍表現強勁。據企業介紹,新疆棉出疆到廠價高達16200元/噸左右,內地棉花主產區的棉花價格也逼近15800元/噸。
國際方面,CotlookA指數從10月至11月,價格穩中略降,目前維持在75-80美分/磅左右,折1%關稅后人民幣約為13000-13800元/噸。從進口棉港口報價情況看,近期印度新棉因為含水分較高,質量整體不樂觀,出口量有限,報價在在15000元/噸左右;而美棉報價穩中有升,最新的美國農業部報告調減了美棉產量,對助推美棉價格有一定幫助,美棉到廠價約為16000元/噸;澳棉目前進口需求相對旺盛,性價比較高的棉花報價為16850元/噸。
從海關數據上看,9月單月我國進口澳棉數量占據首位。前9個月,我國累計進口棉花65.5萬噸,同比下降43.6%。協會從各方面了解,當前紡紗織布企業仍面臨下游需求不足的困境,開臺不足,產銷清淡,去庫存壓力較大,經營形勢進一步嚴峻。尤其當前棉花價格高位,對控制生產成本形成巨大挑戰,后道產品價格調漲又受各方面限制,總體上目前棉花采購并不活躍,觀望詢價為主,紡織企業接單也是慎之又慎。
國內棉價飛漲,而以美棉為代表的國際棉價并未出現上漲,從期貨市場上看,鄭棉近期1701合約價格波動加劇,紐約期棉近兩天表現樂觀,個別企業反映,隨著下一輪紡紗原料補庫增加,棉花價格下跌的可能性較小,也有的認為下游需求未啟動,原料價格上漲缺乏有力支撐。因此,在接近年底的節點上,紡織企業經營需更加謹慎,在努力控制生產成本的前提下,注重市場的開拓以及產品附加值的提升。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