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快時尚在中國的好日子到頭了?
曾一度備受消費者青睞的日本服裝品牌正在內地市場收縮戰線。2013年以來,集團銷售額不斷下滑,在中國內地的門店數量也從最高峰時的近600家減少至495家。 在中國零售行業不景氣的大環境下,且自身競爭力不足的Honeys,為控制集團運營成本,最終計劃在2017年起的三年時間內減少約270家門店,其中有30家已在今年春季之前關閉。
Honeys 2006年初入中國時,因產品甜美的日系風格和較低廉的價格獲得年輕消費者的青睞。作為比優衣庫還早拓展中國內地市場的日本品牌,Honeys在2013年前后瘋狂擴張國內市場。據日本媒體統計,該品牌2014年在包括地方城市在內的國內多地擁有約570家直營店,數量上大幅超過休閑服飾品牌優衣庫。2012財年,Honeys在華銷售額超過1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6億元),占全公司銷售額的17%左右。而到了2014年,Honeys就已陸續出現虧損。
事實上,除了Honeys外,日本服裝品牌伊都錦也已悄然退出中國內地市場。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伊都錦集團共擁有IIMK、MK、MK KLEIN+、OFUON、MICHEL KLEIN和HIROKO BIS等幾十個著名品牌,受眾群體從十幾歲的青少年到四五十歲的中年人。1995年伊都錦進駐中國后,一直致力于開拓內地市場,最多時曾擁有300余家店面,但近幾年銷售低迷。去年2月,投資基金Integral收購了伊都錦集團的大部分股份,但收入遲遲未見改善,隨后,伊都錦于2016年底完全退出內地市場。目前,伊都錦旗下多個品牌僅在臺灣臺北、桃園、新竹和高雄等地設有門店。
此外,著名鞋廠朝日Asahi也因運營成本的迅速增加,計劃在五年內將生產線全部遷回日本國內。原本所有產品都在中國制造的日本旅行箱生產商SUNCO也于2015年重啟自有工廠,關閉中國生產線。在華堂商場內,Honeys等品牌貨品堆積嚴重,低至3折的清倉也鮮有消費者問津。此外,品牌出售的服裝款式也較為老舊并已過季。
在潮流品牌和新銳品牌匯集的西單大悅城、世貿天階等北京主流百貨及購物中心內,如今已難見Honeys等日本平價服裝品牌身影。而近幾年與Honeys緊緊掛鉤的,是品牌3折甩貨、換季清倉等促銷信息。由于與百貨門店互相拖累,隨著百貨門店的閉店,這些品牌也逐漸消失于消費者的視野中。
Honeys等初入中國市場時,百貨零售業蒸蒸日上,上述日本服裝品牌也多選擇將直營門店駐扎在百貨商場內,百盛、華堂等外資或日資百貨更受青睞。然而近幾年,隨著購物中心的迅速崛起和消費者購物觀念、購物習慣的改變,百貨業走進寒冬的同時,這些品牌也逐漸掉隊。失寵于消費者后,Honeys等品牌銷售額一落千丈,被寸土寸金的購物中心拋棄;華堂等百貨雖然依舊愿意吸納這些品牌,但二者吸引客流的作用已大不如前。
想要了解更多的資訊,敬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的報道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