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店擴張支撐業績 快時尚向下游進軍求轉型
伴隨著消費升級大潮的到來,市場需求正在發生改變,Zara、H&M、GAP、優衣庫這些服裝快時尚巨頭不復當年的風光。廉價、同質化、缺乏個性成為越來越多消費者拋棄快時尚品牌的理由,曾經的繁榮似乎正在逝去。
“消費者對于快時尚品牌的新鮮感和新奇度逐步回歸平淡。消費者對產品價格的敏感度降低,人們越來越能接受價格高、質量好、大品牌的商品,而Zara、H&M、GAP和優衣庫等快時尚品牌則是‘低端消費’的代表?!狈b行業觀察人士、上海良棲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程偉雄告訴記者,現在的消費者更加偏愛小眾和能凸顯自己獨特品位的產品。根據長尾理論,大多數的需求會集中在頭部,稱為流行市場,分布在尾部的是個性化的、零散的、小量的需求,稱為非流行市場,而尾部需求數量更大,將所有非流行的市場累加起來就會形成一個比流行市場還大的市場。
門店擴張支撐業績
傳統的快時尚品牌顯然無法滿足消費市場日益增長的長尾需求,這一點或許可以從其經營業績中窺探一二。
近日,Zara母公司Inditex集團公布的2016財年業績顯示,雖然銷售額與凈利潤分別保持了10%以上的同比增長,但其毛利率由上一年的57.8%收窄至57%,超出市場預期,錄得8年來最低。
相比Zara,其他幾家快時尚公司的業績表現更加不如人意,優衣庫母公司迅銷集團的銷售收入增長率從2015年的21.6%降至2016年的6.2%;H&M 集團的營業利潤率降到近幾年新低,只有12.4%;而GAP 2016財年的凈銷售額與2015年相比甚至出現了小幅度的下滑。
從上述業績報告來看,雖然除GAP外,其他幾大快時尚品牌的銷售收入都在增長,但這種增長實際上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門店數量的擴張,而不是其盈利能力的提高。
過去的一年中,全球最知名的幾家快時尚品牌繼續保持跑馬圈地的姿態:Zara母公司Inditex集團2016年全球凈開門店279家;優衣庫全球門店總數較上年度同期增加160家;H&M集團全球新開427家門店以及11家網上商店。
業內專家分析指出,在零售行業,銷售額并不是衡量企業發展的重要指標,隨著門店的持續擴張,銷售額上漲是必然現象,但這并不意味著利潤的增加。實際上,幾大快時尚品牌快速擴張背后卻是利潤增速的減緩。
這一方面是由于隨著經濟的發展,店鋪租金、人力成本越來越昂貴,導致門店的經營成本越來越高,利潤收窄。另一方面,快速擴張會造成庫存壓力更大,導致盈利能力下降。然而,基于長期戰略考量,快時尚品牌在庫存壓力下,還是不得不持續擴張門店。
中購聯購物中心發展委員會主任郭增利對記者表示,門店數量增多可以保證更多的出貨量,增加銷售的單品數量,利用規?;瘍瀯萁档蛦渭a品成本,為降價提供更多的空間,本質上是用數量換取價格優勢,提升產品競爭力。
同時,利潤率并不是快時尚品牌單一追求的目標,隨著快時尚品牌數量越來越多,競爭壓力日益增大,想要搶占更多的市場份額,必須擴大規模,用高銷售額和高銷售量來提升品牌的溢價能力。此外,開設門店也有擴充物業、為以后轉型提前布局的考慮。
程偉雄則表示,由于快時尚行業之間競爭激烈,目前各品牌都處于“騎虎難下”的狀態,為了保住已有的市場份額、不被其他競爭者排斥出市場,門店擴張成為最簡單直接的措施。同時,現在越來越多的電商平臺積極發展線下業務,利用線下線上結合的優勢吸引消費者,成為傳統服裝門店的強有力競爭者,快時尚利用門店搶占市場份額也是一種應對電商沖擊的方式。
向下游進軍求轉型
在當前市場背景下,服裝快時尚行業也深知依靠門店擴張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是無法自救的,因此在過去的一年里,主流的快時尚企業進行了多種轉型嘗試。
優衣庫轉型的措施之一是推出定制服務。優衣庫的創始人柳井正說,優衣庫將銷售產品植根于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根據客戶的反饋推出定制服裝。為保證這一戰略的實施,優衣庫效仿Zara的“15天神話”,努力把產品從設計到交貨的生產周期縮短到13天左右。
利用副線品牌的高增長拉高集團總利潤也成為一大重要措施。目前,各大快時尚品牌都有自己的副線產品,如Zara旗下的Zara Home,GAP旗下的Banana Republic、Old Navy,優衣庫旗下的GU等,且各副線產品銷售良好,利潤也較高。如2016年迅銷集團主力品牌優衣庫經營溢利同比下降12.6%,而副線品牌GU經營溢利則上漲34.8%。2016 年Zara Home的銷售額上漲了17%,而Zara增長率僅為13%,而在2014年,Zara Home的增長率還曾一度達到30%以上。
與此同時,隨著越來越多的新興美妝品牌想要效仿Zara、H&M,打造“美妝快時尚王國”,被效仿的快時尚服裝品牌則反其道而行之,紛紛打起了口紅、眼影等彩妝的主意。最近Inditex集團的子品牌Bershka推出了首個美妝系列Beauty by Bershka,而H&M則早在2009年就推出了Hello Kitty系列的唇彩等彩妝試水,盈利狀況良好的美妝行業成為快時尚品牌增加利潤的新陣地。
市場研究公司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的數據顯示,美妝護膚品類的全球指出增長速度要遠遠快于服裝鞋履品類。郭增利指出,美妝產品需求大,使用率和淘汰率都很高,并且價格更容易承擔,這能使時裝品牌在不影響品牌形象的同時拓展目標受眾。另一方面,美妝產品也是極好的切入點,是一種吸引大量消費者的方式,所以有越來越多的快時尚品牌進入美妝領域。
“快時尚品牌進軍美妝,是產業鏈向下游的延展,這代表了一個新的趨勢,也成為了新的盈利增長點,或許未來還會進軍食品、玩具等領域,通過產業鏈條的持續擴充,可以將品牌打造成‘一站式’的購物體驗基地。”郭增利表示,為了適應市場的變化,實現品牌可持續發展,快時尚企業應該在產品設計上投入更多精力,設計出時尚個性、符合消費者審美的產品。同時改變消費者的傳統認知,努力提高產品質量,完善細節。除此之外,產業鏈要不斷向下游拓展,增加連帶業績轉換率,產生1+1>2的效果,還要注意與對手的競爭,在產品和商業模式上,都有自己的獨特性。
“快時尚品牌應該逐步回歸大眾化,找準自己的定位,不要重蹈肯德基、麥當勞剛進入中國市場時的覆轍,以務實的心態面對新興市場的消費者。同時,還可以將戰線延伸到印度等新興市場國家,提前布局,搶占先機。”程偉雄建議道。
想要了解更多相關資訊,敬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資訊報道。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