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管理解讀
定公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對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幺峻洲釋義:
定公問到:“君子使用臣子,臣子侍奉君主,應該怎么做?”回答說:“君主應該用例法使用臣子,臣子應該以忠心侍奉君主。”
管教授解讀:
這段話按字面意思作如此解說,也可以。但是在我看來,其背后的更為深層的,更為豐富的內涵開掘的還不夠;甚或可說,有些地方的解讀是不合適的;最突出的問題在于,將其本質內涵僅局限于君臣關系上,這一多少年來的近似定論的定位把握,其實是很片面、很不確當,是錯誤的。
在我看來,雍正王朝》中有一個鏡頭,康熙自己悄悄的到江南,在田間看到一個老農挑擔稻谷走在田埂上,下人招他過來,他問他今年的收成怎么樣?那個老農并不知道他是康熙皇帝。這個老農就給講了,今年的收成還行,但就是貢稅太重了。按照傳統,北京天壇那兒,每年開春都有一個開犁的節,乞求上蒼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皇帝親自扶犁,開啟新一年的農事耕作。
馬克思主義認為,任何一個國家其任何一個朝代都必須創造出一定量的剩余價值,這是它之所由存在的根基和第一理由,是其存續基石。同樣道理,任何一個企業,它都必須量上或多或少、質上或優或劣地為消費者創造出一個剩余價值,否則,他是一天也活不下去的。
第二點,打造卓越的領導力機制。誠然,不是說不講君臣關系,而“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這兩句話實質上強調了領導力機制。企業戰略管理學認為,一個企業之成功與否,在根本宗旨和使命明確之后,最為重要之點乃打造卓越的領導力機制。“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集中體現了這一內涵。
這必須明了,中國是在典型的亞細亞生產方式基礎上建構,發展起來的國家,形成了以高度中央集權為主干的根本組織領導體制,實踐證明,它形成了堪稱卓越的領導力及其相應的卓越運行機制。無論是唐朝貞觀之治還是到清朝康乾盛世都佐證了這一點。如上所說,封建王朝也好,企業也好,第一位的是為天下子民、廣大消費者創造剩余價值。剩余價值(消費者剩余)的有無、大小,取決于這個國家的(企業的)經營運作形式。{page_break}
列寧早就指出,馬克思主義者思想上的統一,是以物質的組織的統一來鞏固的。以組織的物質的統一來鞏固、強化和優化思想上的統一。而在實際運作中則集中表現為這一組織(上至國家朝廷,下至公司企業)的領導力機制優劣。
君不見,1999年,通用一口氣兼并110個公司之業績的取得,正是韋爾奇這一“中子彈”風格及其布雷頓村訓練出來的整個班子奮力拼搏的結果。
第三點、打造優越的非行政隸屬而剛性化之文化理念。誠然,孔夫子這段話明明白白的強調了君和臣之間的行政隸屬關系。然而,對于今天的我們,對于今天的企業管理就不能簡單地僅從這一層面上來理解,必須探其縱深開掘出背后的蘊涵來。在這兒,強調制度,強調原則。這當然是對的,是應該的。可是,正如鮑鵬山突破傳統解讀“論語”所說的那樣,把這揭示為“忠君”思想是錯誤的,“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其本質在強調忠于職守,這兒體現著一種非行政化隸屬的理念。從企業戰略管理上來講,成敗的關鍵在于價值觀理念上的剛性化。不在于規則條條行政隸屬關系。要剛性化,首要的是“無友不如已者”,韋爾其定班子,選接班人,最為強調的一條就是價值觀要一致。價值觀不一致的人根本不要,這點也就是孔夫子強調的——如果是小人,根本不交。小人就不能同他交朋友,講的那是很肯定的;沒有絲毫討論的余地。
第四,強化“隊的忠誠”。這是制度經濟學派企業管理運作理論方面的一大貢獻。就是說從管理運作來講,一個作業運作中的團隊,其領導與被領導關系問題,其“君(工段長們)”同“臣(員工)”之關系最重要的是協同動作經營運作問題。其“禮”其“忠”表現為每一個員工只涉及到一個個別的、具體的工作崗位。但他們作為一個作業團隊又一定會有一個中心(工段長),以每個中心(工段長)為主導進行協同運作,在這里“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最核心的理念在于從工段長到每個員工之對于作業團隊的忠誠。為了集體的利益,作業中每個人不能偷懶。從松下的日清日結到海爾的6S大腳印,哪一個領航企業不是這樣不斷地從成功走向成功的呢?
第五點,打造SBU——自主經營體。SBU原本只是一個策略學位,但在海爾張瑞敏給改變了,每個員工都是MMC,他都成為工位老板,這便是其新型的經營體。這種新型的經營體直接同企業總體戰略掛勾,是一種把企業總體戰略同作業團隊具體作業運作結合起來的體制和機制創新。于此,“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便貫徹到底貫徹到企業的神經末梢了。在房地產界,甭管王石的價值鏈不同環節之整合模式也好,還是遠大的不同價值鏈并聯集成的模式也好。莫不把主持戰略的鏈主人物同主持作業的操作員工整為一體而SBU化的。不屑說,他們這種以禮/以忠的自主經營體都每個取得了佳績。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