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王”專職陪孩子 1年玩出1億
五顏六色的積木灑落一地,天真的木馬朝天微笑,孩子們坐在迪士尼動畫地毯上,或是三三兩兩合作完成一項益智玩具,或是托腮做沉思狀把弄手中的活動字母板,忽而發出“咯咯”的嬌嫩笑聲。
如果把王加勝拉進孩子中間,他一定能成為“孩子王”。他胖胖的臉頰像極了海綿寶寶,小眼睛一笑起來時常會瞇成縫,這副憨厚的外表十分能討孩子喜歡。
這副與傳統商人或嚴肅或圓滑的形象迥異,誰也不敢想象,這個“孩子王”的早教機構年營業額已經超過1億。王加勝的計劃是3—5年內上市,孩子們可以助成這個夢想。
外企高管遇市場
放棄誘人高薪,辭去外企高管職位,創業從零開始。這聽起來活像“李開復模式”,然而王加勝在2003年的這次轉身,華麗的傳奇色彩并不太多,他坦言“遇到事業瓶頸”了。
每一個在外企高層堅守的中國人,都會遇到他的問題:身處高位,再往上走的位置,常年由企業本國人擔任。在這家處于國際嬰童行業領先地位的企業服務了數年之后,王加勝遭遇了職場“天花板”:“往上都是老外把持了,心理很不平衡。”
前方無路,王加勝決定自己闖出條路來。“之前還是有想過轉行,但是在嬰童行業服務了這么多年,平時做活動也都是和孩子打交道,我已經很難去接受一些冷冰冰的產品了”,王加勝說。
這幾年一直在關注的項目自然成了王加勝的首選。說起和蒙特梭利教育的淵源,不得不提王加勝的外國同事。早在外企工作時,他就幫外國同事的孩子尋找過上海的蒙特梭利學校。“當時他們指定的,不過聽說很多外國公司是有指定蒙特梭利學校才能作為福利報銷”。
王加勝在網上找了幾家推薦給同事,得到的反饋都是“不太正宗”。有一位還很不友好地說:“你們中國連學來的都還不地道。”這句話刺激了他,“在外企經常會經歷這種沖擊,我當時那股強烈的民族心‘噌’地一下就上來了”,王加勝回憶。
后來,一位外國同事開玩笑說:“你要是去辦一個蒙特梭利學校,我們就放心把孩子交給你。”說者無意,聽者有心。打那以后王加勝開始研究蒙特梭利教育法,常常利用各種出差機會到世界各地考察當地的蒙特梭利學校。
“當時的早教市場魚龍混雜,到處打著‘蒙特梭利’的旗號,其實不過就是幾套教具,泛娛樂化很嚴重。但就這樣,還有很多家長慕名而去,我當時看到這個市場需求,就覺得機會來了”。王加勝說,2003年,他決心投資100萬,創辦正規的蒙特梭利早教機構。
啟動資金120萬“打水漂” 口碑相傳2年扭虧為盈
這公司還沒開起來,王加勝的朋友就揚言:“這種學校遍地都是,你干不過半年的。”
這個“魔咒”在創業之初一直“折磨”著王加勝,第一個月,他顆粒無收,眼看著投進去的錢連一朵水花也瞧不見——打出的廣告招不來一個顧客。初下商海的他終被海水嗆到,“這個牌子已經被‘傷害’,最重要的還是如何讓家長們接受。”
王加勝決定破釜沉舟,推出了前半年免費的優惠措施。“當時真是打了十幾個電話來咨詢的,能來一個就不錯了”,就是這“一個”,王加勝也堅持苦口婆心地講解他們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而在這免費的半年內,不僅100萬打了水漂,后來追加的20多萬也同樣所剩無幾。
第一季度,他留下了十多個會員。老子說:“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就是這十幾個會員成了王加勝最初的“一”,從那時開始,家長們的口口相傳讓王加勝在1年半后開起了第二家門店,而在創辦蒙特梭利學校2年后,他成功扭虧為盈。發展到今天,已經擁有100多個門店,年均營業額1億,去年更是達到了1.5億。
去年的上海世博會上,王加勝把蒙特梭利學校帶進世博園。100年前,舊金山世博會就曾出現過它的身影。走到中國,它用了100年的時間。
坊間傳言所謂的“蒙特梭利教育”就是80多種教具而已。王加勝聞言,矯正說:“這數字還說錯了,其實是1000多種教具,在國外它是一個龐大的產業,而在中國僅僅是雛形。我們現在有自己代工的工廠,嚴格按照國際上的標準來。”
王加勝把蒙特梭利學校定位為“有教育功能的早教”。“工業化已經導致了孩子不能正常化”,王對記者說。這聽起來似乎有點危言聳聽,王解釋,這其實是說孩子能力的退化,簡單說,在適當的年齡,孩子要自己吃飯,家長偏要去喂,導致孩子不會吃飯。"所以我們是要關注孩子自然能力的發展,并不是要超前發展”。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