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店面經營:為什么你的店開不下去?
關于開店的話題,我已經和創業者們分析了很多原因,我也連載了很多集,不知道能不能給予大家一些幫助。并不是每一個店的前景都能看到明天的太陽,小店經營發展的空間十分有限,這一點創業者很清楚。經營的問題是多樣的,想達到天時,地利,人和是最好,但是即使是成功者,他的成功條件也不一定就是因為這三點。細節決定成敗,格局制約發展。這些道理都沒錯,但這只是客觀原因,主觀原因更重要。有很多創業者很謙虛,總是希望向我學習,希望我能點石成金,扭虧增盈。不客氣的說,你就照著學,按了做?“學”是校園里的事,作為經營者,重要的是“悟”,要身處其境的的參與其中。再說拋開現狀談未來,如同水中撈月。說實話創業者的根基太淺,要想在市場上長袖善舞,靠的是什么?重要的不是外力,而是自己如何主動去迎合環境的發展。
說白了,就是如何把自己與身邊這個市場環境、商務信息和人脈資源有機的結合起來。孫子曰:“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勢也”故善戰人之勢,如轉圓石于千仞之山者,勢也!營銷學認為:做“事”為下,做“市”為中,做“勢”為上。然也!先作勢后做市,謀定而后動,恐怕才是取勢者的大韜略。
如何借勢?有的人又要我的幫助了。我只能說,對不起,我幫不了。這個勢是什么?就是你的周邊環境,創業者與我大都不在一個城市,即使在一個城市,也不在一個城區,環境怎么能相同呢?這個“勢”就是以你為中心而形成的一個“氣場”,你能把握好它或是將它能轉化為你的助力,利用好它,就能起到四兩撥千斤的妙用。
其一:借人之力
唐駿先生有一個話:經理人做什么?就是老板不能做的,我做。說的其實就是老板和員工的關系,員工借老板的平臺,老板借員工的智慧與執行。我發現很多店面,老板與員工的關系是親屬關系,或是地主和長工的關系,或是和尚和廟的關系。雙方的工作齒輪絞動在一起反而更慢,這樣的前進速度怎么能快得起來?失敗的店面都會有一個“共振現象”,“照著老板做;老板永遠是對的,即使老板不對,也是對的”!這樣的店,你還能指望它能有前途?能活得久一點就不錯了。
想一想,你的店是不是這樣?不要談找不到能人,一家小店最好的“勢”就是店里,在你的員工身上,要相信自己的員工和團隊,把員工的能力調動起來,結合起來,發揮出來。老板看不到的地方,有兩個人一定可以看得到。一是你的對手,二就是你的員工。
其二:借成功者之勢
成功學創始人陳安之說過,“在馬背上成功”,意思就是說要成功,需要跟成功者在一起。如果你每天在打著麻將,偶爾在輸錢的時候在想,為什么我的生意不好呢?這是沒用的。如果你是在培訓班上,在讀某本市場營銷書時,在想我的店面如何發展?可能你的思路會清晰些?成功的首要條件不是付出,而是自己要投入。
武漢有家公司,老板現在是區人大代表,榮獲“武漢十佳市民‘稱號,創業時她是下崗后自謀出路的,文化水平不高,么辦?她就經常參與各種培訓會,做了很多學習筆記,結識了很多相關專家。我拜訪過她的公司,公司里的很多制度都簡單明了,從企業管理上說不是很嚴謹,但是很適用員工。因為業績足以說明一切。她記得一位專家的話,創業型公司就用一個辦法,采用“三到原則”;即該說的要說到,說到的要做到,做到的要見到。她就是這樣做的。
其三:借外腦之力
其實這也是專業人做專業事,這個力如何借?說句不客氣的話,很多的店面主都沒有想過,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有實力的創業者說,現在我還行,有一些資源可以用,等不行了再請專家吧。有一位遼寧本溪的生物公司老總就是這樣認為的,現在又不是做不下去?誰說堅持下來就一定能看到明天的太陽?另一些創業者則認為,會不會咨詢費用很高?會不會沒有效果?策劃人不了解公司情況?創業者的心理如同“到隔壁借斧子”一樣。
“勢”其實也沒有那么復雜,創業者始終要把握一個核心,自己是不是真的想把事情做得更好,如果都是你自己在忙活,連海報設計也是你一個人在搞的話,那你就是全才了。
順勢而為,勢在人為,憑借的不僅是創業者敏銳的眼光和分析力,促使自己下決心的還有另一個方面。我們下文再探討。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