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平:借殼上市成A股最大服裝企業
投30萬元承包鄉鎮企業
從新橋第三毛紡廠,到A股最大的服裝企業,周建平這一步走了26年。
1988年12月,在長江之南、太湖之濱的江南水鄉小鎮—江陰市新橋鎮,周建平拿出開照相館積累的30萬元承包鎮屬集體性質的新橋第三毛紡廠時,他在鎮里立下軍令狀:錢,我來出;風險,我來擔;企業辦成了,是集體的;辦砸了,就算我交的學費。當時,毛紡廠共有18名工人。
1991年,周建平一次跟著朋友去當時剛剛崛起的杉杉西服訂貨,發現精紡的需求很大,但那時全國所有毛紡企業都經營著特別紅火的粗紡業務,周建平決定拋棄粗紡轉型做精紡—一下子要從技術、設備、人才等方面投入1000萬元轉做精紡,這讓廠子里幾乎每個人都無法理解。1994年,海瀾年銷售額超過1億元,這似乎證明了周建平決策的正確。
著眼于“名牌、規模、人才”三大戰略的周建平,使毛紡廠迅速壯大為國內毛紡業的后起之秀,并于1994年6月成立江蘇三毛集團公司。1996年,三毛集團公司總資產達到55億元,職工5000人,產銷10億元,生產規模和經濟實力居國內同行前列。
1997年,集團開始嘗試著利用自身面料的優勢,進軍金融系統的職業裝市場。“職業裝銷售沒有應收款和三角債問題。”周建平做生意很精明。那時,他開始考慮品牌的問題,這是原來生產毛紡面料未曾深入涉足的領域。
在他眼里,打造服裝品牌非常簡單,無非是“好的形象代言人+大量廣告投入”。2001年周建平請梁朝偉做形象代言人,梁朝偉于是成了江陰和張家港老百姓艷羨的“700萬元人民幣身價”的“梁天王”。 借投拍廣告的機會,周建平不顧企業元老們的極力反對,把“三毛”改為“圣凱諾”。“有舶來品的洋氣,感覺更高檔。”周說。
形象廣告一推出,海瀾就陸續收到全國各地經銷商的電話,要求代理該品牌,但周建平卻不改圣凱諾職業裝的定位,只面對機構用戶接職業裝訂單。表面上失去了大量零散消費者的客戶群,卻使海瀾集團現金流有穩定保障。
周建平造勢,形式上的東西做得足足的,但心底里卻清醒得很,哪些是給別人看的,哪些是自己要牢牢把握的。
2001年,三毛集團公司更名為海瀾集團公司。
借殼上市成A股最大服裝企業
海瀾之家的正式成立,要追溯到2002年。
2002年年初,周建平按照往常慣例赴國外進行市場考察,這次他去的是日本。在日本期間,有兩個日本服裝品牌豐富的品種、大眾化的價格、量販式的自選購買方式給他留下了深刻了印象。
回國后,周建平立即效仿這一模式,成立江陰海瀾之家服飾有限公司。
在經過緊鑼密鼓的市場調研和品牌策劃后,2002年9月,“海瀾之家”第一家門店—南京中山北路店正式開業,這種全新的、自選式購衣模式為中國服裝營銷史掀開了嶄新的一頁。
定位“男人的衣柜”讓人們記住了海瀾之家。每個賣場內,成年男性從上到下、從內到外、從正裝到休閑所需的四季服飾一一陳列;傳統“人盯人”的導購模式被徹底摒棄,所有產品按品種、號型、規格分類出樣,消費者根據導購圖自主選衣,只有按響貨架旁的按鈴,才有服務人員來提供幫助。
緊接著,“海瀾之家”在全國15個城市開設了25家直營店,隨后又陸續吸納了25家有實力和經驗的加盟商。截止到2003年底,海瀾之家共擁有50家專賣店,銷售收入2億元。
在海瀾之家工業園,被周建平稱為“總部大腦”和“神經中樞”的研發大樓和物流園隔路相望。整個產銷流程中,海瀾之家掌握了上游的“產品企劃、品牌管理”,各地供應商將產品集中到物流園后再統一發往全國門店,中間的“成衣生產”環節則被外包出去。
隨后,海瀾之家以破竹之勢迅速發展。到2013年,海瀾之家實現營業收入71.5億元,凈利潤14.7億元,門店數量增加至3210家。
企業規模的日漸壯大激發了海瀾對資本的渴望。2012年5月,海瀾之家試圖沖刺IPO,但卻以失敗告終。然而這并未阻擋周建平的步伐,2014年4月3日,凱諾科技發布變更證券簡稱公告,公司名稱“凱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海瀾之家股份有限公司”,自4月11日起,凱諾科技股票簡稱變更為“海瀾之家”。至此,海瀾之家借殼凱諾科技實現上市,市值超過400億元,成為A股最大的服裝企業。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