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服裝鞋帽網首頁 > 正文
冰城人續寫靰鞡鞋傳奇
記者從哈爾濱市文化局獲悉,哈爾濱市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將于近日由哈爾濱市政府公布。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包括《角雕制作技藝》、《靰鞡鞋手工技藝》、《麥秸工藝品手工技藝》、《老廚家傳統廚藝》、《昆侖派武功》等8項。 本報即日起開設專欄,向讀者介紹部分非物質文化遺產歷史由來和其背后的故事。 作為東北人特有的民俗物品,靰鞡鞋制作工藝已消失了近半個世紀。市民王立光、李壽發等6人繼承靰鞡鞋的手工藝制作,仍然演繹著靰鞡鞋傳奇。 據清代文獻記載:鞠牛皮為履,名曰渥臘。此渥臘就是靰鞡鞋。《黑龍江外記》記載:土人著履,曰靰鞡,制與靴同,而底軟,連幫而成,或牛皮,或鹿皮,縫紉極密,走荊棘泥淖中,不損不濕,顯亦耐凍耐久。 記者在香坊區一個小作坊見到了已經消失近半個世紀的靰鞡鞋。這些靰鞡鞋已不再是人們穿在腳上的鞋,而成為一種留作紀念的物品。在生產靰鞡鞋的小手工作坊里,王立光、李壽發等6人正圍坐在一張木桌邊一針一線編制著靰鞡鞋。桌上擺放著已經完工和一些半成品鞋子。這些靰鞡鞋大小不一,有成人穿的,也有類似嬰兒腳大小的。 今年51歲的王立光是作坊負責人。2003年,王立光因對黑土文化的特有情懷,本想打造一個民間民俗展館,在他們收集這些民俗物品時發現,靰鞡鞋是很多民族都擁有的一個特有物品。赫哲族用魚皮做,滿族人用牛皮做,漢族人用牛皮和馬皮做,而且樣式如一。在尋找靰鞡鞋的過程中,王立光發現,靰鞡鞋的制作工藝已處于失傳邊緣。他在東北的這塊黑土地上尋找了一年,也沒有找到一個能夠制作靰鞡鞋的匠人。為了這種文化的延續,王立光決定繼承保護靰鞡鞋的手工藝制作。 2007年,王立光等人終于在吉林省找到了制作靰鞡鞋的民間藝人謝慶海。老人當時已經80多歲,并患有半身不遂,說話口齒不清。老人已經無法親自做靰鞡鞋。老人用含混不清的話語講著制作靰鞡鞋的步驟,李壽發則用筆記錄著每一個細節。回來后,他們按照老人的“說法”,制作第一雙靰鞡鞋,但是沒有成功。他們再次趕到吉林省,拿著自己的“作品”去請教。在老人的指點下,他們進行了二次加工,終于完成了第一雙靰鞡鞋。7月份,失傳已久的靰鞡鞋終于重現于世。 王立光說,靰鞡是中國民間古老的鞋子,是滿族先人創造的。關東一帶十分寒冷,所以靰鞡鞋是這里人們的主要防寒用具之一。上世紀五十年代,靰鞡鞋就已經逐漸淡出人們的生活。而且靰鞡鞋制作工藝已經處于絕跡。曾經是人們必需品的靰鞡鞋已成為一種歷史,一種文化。目前他們在保護和繼承這份文化遺產的同時也希望使之成為城市歷史文化中的一部分。

世界服裝鞋帽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世界服裝鞋帽網所有,轉載請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