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族服飾文化—— 納西族服飾文化
納西族服飾簡介
“披星戴月”的納西人:納西族婦女以勤勞能干,賢德善良而著 稱。她們的傳統服飾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各地的服飾也有著差異:麗江縣大研一帶納西婦女上穿大襟寬袖布袍,袖口捋至肘部,外加紫色或藏青色坎肩;下著長褲,腰系用黑、白、藍等色棉布縫制的圍腰,上打百褶,下鑲天藍色寬邊;背披“七星羊皮”,羊皮上端縫有兩根白色長帶,披時從肩搭過,在胸前交錯又系在腰后。羊皮披肩典雅大方,既可起到裝飾作用,又可暖身護體,以防風雨及勞作時對肩背的損傷。羊皮披肩是麗江納西婦女服飾的重要標志。它一般用整塊純黑色羊皮制成,剪裁為上方下圓,上部縫著6厘米寬的黑邊,下面再釘上一字橫排的七個彩繡的圓形布盤,圓心各垂兩根白色的羊皮飄帶,代表北斗七星,俗稱“披星戴月”,象征納西族婦女早出晚歸,披星戴月,以示勤勞之意。另有一種看法認為,上方下圓的羊皮是摹仿青蛙的形狀剪裁,而綴在背面的圓盤納西人稱為“巴妙”,意為“青蛙的眼睛”,這是崇拜蛙的麗江土著農耕居民與崇拜羊的南遷古羌人相融合形成納西族后的產物。
{page_break}
納西族服飾歷史
納西族居住在我國云南省的西北部和四川省的西南部,麗江納西族自治縣和川滇交界的瀘沽湖地區是納西族的兩個主要聚居地,其余散居于中甸、維西、永勝、鹽邊、鹽源、木里和西藏芒康等縣。這里是屬橫斷山脈地區,背靠青藏高原,面向云貴高原,境內山川壯麗,河流縱橫,景色秀美,民風古樸,文化底蘊身厚,被視為是美麗、神秘而又富足的“香格里拉”。今天,納西族聚居的麗江古城已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受到海內外的關注。
古代的納西人,男穿短衣、長褲,女穿短衣、 長裙。維西一帶,男子的褲子不過膝蓋,女裙以蓋膝為度。他們不論男女,大都不穿鞋襪,婦女則束花布腰帶,外披一塊羊皮或毛氈。清代以前,納西族民間衣服的顏色以黑白為主,青壯年多著白色,而老年人穿黑色,因黑色表示尊貴。土司們則有朝廷賜給的華貴官服和官帽,在見官、迎賓、拜客時穿用,平時很少穿戴,在家時他們多穿黑錦緞做的長袍馬褂,戴瓜瓣式小帽。土司妻女穿的裙子,長及足背,以示高貴。
雍正初年以來,受“改土歸流”的政策的影響,清代歷任官吏曾多次明令納西族移風易俗,因而納西族的服飾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麗江一帶男子服飾與臨近漢族已基本相同,穿長袍馬褂或對襟短衫,下著長褲。婦女服裝,除個別地方仍保持穿裙的習俗外,已改穿長褲,但整個服飾,仍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
納西族女性服飾
納西族女子服飾有兩種類型。
麗江一帶
第一種在麗江一帶,穿的人數較多,分布較廣。麗江納西族女子留發編辮,頂頭帕或戴帽子。一般內穿立領右衽上衣。衣為布紐扣、長袖、寬腰,前幅短,后幅長,用藍色、白色等布料制作。外罩一件用淺湖藍色、藍色、紫紅色、大紅色、黑色等顏色的棉布或毛質布料、燈心絨縫制成的有衽圓領的坎肩,系圍腰或搭裙。下著黑色或藍色、灰色長褲,腳穿繡花鞋、布鞋或膠鞋,背披七星羊皮背飾。這種羊皮背飾是納西族女子服飾中最具特色的部分,做工精美,造型別致。其上七個日月星辰圖案,用彩線繡制,呈兩排綴飾在羊皮背飾的表面。
中甸白地
第二種見于中甸白地。那里的納西族婦女留長發,束于腦后或編成長辮,上飾有花紋的圓形銀牌。身穿開長杈的搭襟白色麻布長衣,襟邊為黑色并加彩繡,腰系黑底 起彩色線格花并垂毛線須穗的腰帶。下穿長褲的有彩色條紋的長百褶裙,穿氈鞋或靴,背披白毛山羊皮。其服飾色調素雅,古樸大方。各地納西族女子普遍戴耳環、戒指和手鐲,有些胸前掛銀須穗。服與飾搭配得體,自然諧和,很有風韻。
納西族婦女的羊皮背飾是其服飾中最具特色之處,蘊含了豐富的文化內涵。這種背飾用羊皮制成,披于背部,故俗稱為“羊皮披肩”。羊皮披肩多精選黑色、白色的綿羊或山羊皮,經過反復揉制后,剪裁而成。不同地區的羊皮披肩形制不同,中甸、維西等地的納西族婦女羊皮披肩幾乎沒有什么裝飾。麗江一帶的納西族婦女的羊皮披肩以毛色純黑為最佳,上部橫鑲一段黑氆氌(毛織品)或黑呢子,內襯天藍色棉布,其下用七對皮條穗訂{page_break}
綴有并列的七個圓形彩線繡花布盤,傳統羊皮披肩的肩部還綴有兩個圓形彩線繡花布盤。披戴時用前面的兩條繡花布長帶在胸前相系,帶端繡有海螺、水波浪、盆花、燈籠、蜜蜂、蝴蝶等圖案,還有攜手跳舞的人群像,據說是象征納西族人民如蜂似蝶的奔忙,以辛勤的勞動換取甜蜜生活的熾熱感情。
納西族羊皮披肩,以婦女披戴為主,過去男子也曾披用。這種披肩首先源于納西族先民的游牧生活,它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遠古的時候,羊皮披肩是納西族先民的主要御寒工具,那時,納西族是山地游牧部落,以放牧為主,他們剝下羊皮披掛在肩上以御風寒。由于勞動需要背負重物,羊皮披肩又多了一個負重墊背的功能。隨著社會文化的進一步發展,人們審美意識的提高,羊皮披肩開始向適用美觀的方向發展,而且裝飾的功能日益突出,成了今天納西族婦女特有的一種裝束。
納西族男性服飾
納西族男子的傳統穿戴也大致分兩種:一種見于麗江一帶,一種見
于中甸三壩一帶。麗江納西族男子蓄短發,戴氈帽或纏包頭。氈帽中有一種一半卷邊、名為喜鵲窩帽的,十分瀟灑和別具一格。上身內穿麻布和棉布衣,外披羊毛氈或穿羊皮坎肩。下穿黑色或藍色長褲,腰束帶,穿布鞋、皮鞋。中甸三壩一帶的納西族男子穿麻布衣褲,衣為右衽或對襟、長袖外套,衣長到腹部,纏紅布包頭。各地的納西族男子服飾都比較簡潔,色調明快,顯得純樸自然。
納西族服飾特點
納西族未婚姑娘愛梳長辮于腰后,或戴頭帕、帽子。婦女們還喜歡佩戴耳環、戒指、銀或玉質手鐲及金、銀項鏈等飾物。
麗江納西族的大襟女襖多為布袍,基本結構是大袖、無領、夾層,前短后長。穿時將袖口卷齊肘部,上加坎肩、百褶圍腰,背披“羊披”。由于麗江地區的海拔、氣溫、水草山林等條件宜于發展畜牧業,牛羊皮毛也就成為納西族服飾的重要組成部分。古老的東巴經《迎東格神》中有這樣的描寫:“天地動,生兩兄妹,結緣成一家,牧養白綿羊,用羊毛作衣衫披氈,用羊毛作帽子腰帶……”,直到現在,納西婦女的“羊皮披”仍是民族服飾的一個主要標記。羊皮披納西語稱“優軛”,用毛色烏黑純凈的綿羊皮經皮硝、糯米粉等加工后,再按體裁制??p上黑絨或黑氆氌的“優軛筒”(羊皮頸),飾以七塊圓形五彩絲絨繡的“優軛繆”(羊皮眼睛),再訂上七組細白羊皮條做成的“優軛崩”(羊皮須),一對“優軛貨”(羊皮背帶)用白布做成。上繡藍色蝴蝶紋飾,一端訂在羊皮的背部,羊皮披在背上,背帶在胸前交叉,然后繞回背后從下端把羊皮系緊,尾端自然垂下,類同有“尾”,與東巴文的“羊皮”十分相似。寧蒗納西族摩梭人女子的腰帶,用很多的寬布條制成,層層纏于腰間,寬的可達二十多公分。腰帶下面系著的,是寬大的百褶長裙。
以麗江縣城大研古城為代表的納西族民族服飾,未婚女子一般梳長發或扎長辨批垂肩后,已婚婦女則在頭頂梳發髻,喜歡帶藍色帽子。衣著方面,上身著寬腰大袖的袍褂,前幅及膝,后幅及脛,前短后長,穿時將袖口卷起到肘部,外加坎肩,下穿長褲,系用黑、白、藍等色棉布縫制的百褶圍腰,從腰至膝,形如扇子,足穿穿船形繡花鞋。在領、袖、襟等處繡有花邊,樸素大方。由于納西族受漢族的影響較深,男子服飾與漢族的基本相同,穿長袍馬褂或對襟短衫,下著長褲。婦女服裝,除個別地方仍保持穿裙的習俗外,已改穿長褲,但整個服飾。仍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
納西族婦女服飾中最具特點的是身后的七星羊皮披肩,披肩上并排釘著七個直徑為二寸左右的繡花圓布圈,每圈中有一對垂穗。這一裝束的來源有多種不同的說法。較為通常的說法是代表七顆星星,寓意為“披星戴月”,據說圓布圈上用絲線所繡的是精美的星圖,垂穗表示星星的光芒。傳說上古一位叫英古的勤勞能干、聰明美麗的納西姑娘與旱魔王搏斗,奮戰九日,累倒身亡,白沙三多神為了表彰英古姑娘的勇敢行為,把雪精龍制服旱魔吞下的七個冷太陽捏成七個圓星星,鑲在英古的頂陽衫上,以后納西姑娘模仿英古,將七星圖案釘在披肩上,象征披星戴月,勤勞勇敢。還有一種說法認為納西族自古將青蛙視為智慧之神,能解人危難,因此那些圓形圖案代表青蛙的眼睛,是一種青蛙圖騰崇拜的歷史遺痕。{page_break}
寧蒗地區的摩梭人的服飾則另有特點。摩梭女子喜歡用牦牛尾或線制成粗大的假發辯,戴交纏式布包頭,上身著短衫,下著十分寬大的長裙。腰間用很長的寬布條層層纏繞。
納西婦女喜歡佩帶手鐲、耳環等飾物。
納西族服飾變遷
環境與氣候,是造成納西族服飾“厚重”特色的主要原因。
人是環境的產物。在漫長的過程中,人類為了適應環境,想盡辦法認識自然、改造自然,創造了輝煌的文化。服飾,就是這種適應性選擇的直接結果。古人把服飾問題放在“衣、食、住、行”之首,說明服飾是人類原始文明的重要成果之一。
“厚重”是納西族服飾變遷中較為穩定和普遍的特色。以麗江壩區傳統女性服飾為例,上身第一層為襯衣,第二層為夾層大褂,其中后擺直達小腿部,第三層為粗 呢“氆坎間”。第四層是“七星羊皮”。下身是褲子、大褂尾擺和圍腰。頭上是一個半球形的頭箍,其上有加厚的襯布和加寬的遮陽片。粗略計算,一套傳統服飾,其重量少則七八斤,多則十余斤。
在探討這一“厚重”特色的成因時,我們看到納西族地區的生存環境及其氣候因素。據史載,納西族大約在春秋戰國時期從黃河流域南遷,至遲在秦代以前到達雅礱江和金沙江流域。這一地區是典型橫斷山區,其氣候特點是“早晚冷,中午曬”,夏季涼爽,寒冷,為了抵御寒風,她們采用了較厚重的著裝。
如前所述,納西服飾以“厚重”為特色,而“厚重”就難免“粗笨”,“粗笨”就難于被 今天的年輕人所接受。這巳成為民族服飾傳承中的一大障礙。幾年前,有關部門率先對傳統服飾進行改革,多數人都選擇了面料輕薄、色彩鮮艷的新裝,穿在年輕女性身上,確也出彩。但筆者每見麗江導游小姐早晚時間在漂亮的民族服裝之外罩上一件厚實的風衣,不用問,從她們凍紅的臉蛋上看出,新式服裝滿足了的需求,但達不到御寒的目的。這也是今天新式服裝難于推廣普及的一個重要原因。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