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摩擦恐成持久戰 外貿行業須主動應對
剛剛落下帷幕的G20財長會議各參與方就避免出現“競爭性貨幣貶值”達成了共識。然而,在此間參加第108屆廣交會的中國數萬出口企業卻并不感到輕松。
事實上,在“匯率戰”稍稍降溫的同時,一波空前嚴峻的“貿易摩擦沖擊波”正在襲來。聯系2010年初出臺的《美國出口振興計劃》,有關企業和專家認為,未來美國試圖通過貿易保護手段實現國內經濟轉型的意圖將日趨明顯,我國外貿行業亟須提早應對。
各類貿易保護舉措頻頻實施
繼暫定于當地時間10月15日發布的美國最新一期的《國際經濟和匯率政策報告》推遲出爐后,二十國集團(G20)財政部長和央行行長會議日前也就全球匯率爭端達成共識。各成員承諾,要“避免貨幣競爭性貶值,促進經常賬戶平衡”,多少令此前甚囂塵上的“匯率戰”風波暫時有所降溫。
然而,籠罩在全球市場特別是中國出口產業上的陰影并未散去。中國商務部網站10月20日公布,美國際貿易委員會裁定繼續維持對我輸美鐵質鑄件產品的反傾銷稅令,稅率為11.66%,實施期限為五年。
僅僅隔兩天之后,美國商務部就再度發布公告,修改無縫管雙反案的反補貼終裁結果,以原裁定計算錯誤為由,大幅調高對中國企業實施的反補貼稅率。
10月25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再度出手––該委員會發布公告,對中國輸美銅版紙“雙反”案損害調查作出肯定性終裁,認定中國輸美銅版紙對美國內相關產業造成實質性損害威脅,中國出口產品將面臨高額的反傾銷和反補貼稅率。
然而,這些案件還僅僅是近期美國對華“貿易摩擦狂潮”的一個縮影––統計顯示,僅10月1日到15日,美國商務部對華貿易救濟和相關案件多達24起,其中12日到15日四天內就多達9起!
有關專家認為,在新近美國發起的貿易戰中,包括七項以知識產權訴訟為核心的337調查和一項以單方面行動為特征的301調查,領域涉及太陽能燈、液晶顯示器、印表機墨水匣等多個產品,這表明美國對華發起的貿易摩擦正越來越向高附加值產業和新興產業集中。這種情況需要相關企業高度關注。
貿易摩擦可能成“持久戰”
有關專家認為,在此輪貿易摩擦風潮的背后,美國2010年年初出臺的《國家出口振興計劃》陰影難以忽視。該計劃的目標是要使美國出口在5年內翻番,并增加200萬個就業機會,而落實該計劃的一項重要手段就是所謂的要“加速建設自由與公平準入的世界市場。在當前“匯率戰”未能得逞的情況下,發動貿易摩擦也就順理成章。
中山大學國際貿易系教授黃靜波指出,“在美國部分人士和機構看來,其經濟特別是出口不振、逆差太多,原因不在美國經濟自身結構缺陷,而是所謂的其他市場對美國企業搞壁壘、搞不公平貿易,因此美國就要想方設法啟動各種貿易保護舉措,搞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我國外貿機構和出口企業必須做好應對更多的貿易摩擦的準備。”
對此,美國駐穗商務參展黃德昌明確表示:“美國確實認為確保貿易自由、公平是出口振興的根本保障。未來我們將繼續努力為美國公司謀求良好的環境。”
值得注意的是,在近期美國對華貿易摩擦舉措中,針對我國經濟政策、方針而開展的反補貼調查正在扮演越來越重的角色。廣東省外經貿廳公平貿易局局長陳立鵬說,貿易摩擦向縱深發展,不僅直接影響我鋼鐵、石化、紡織、造紙等產業國際競爭力,危及產業安全,而且也間接影響了我宏觀經濟政策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
外貿行業亟須提早應對{page_break}
面對日益增加的貿易摩擦,主動迎戰能夠取得更好的效果。10月22日,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構發布我訴美反傾銷和反補貼措施爭端的專家組報告。商務部條法司負責人表示,中方歡迎專家組裁定美對我標準鋼管、矩形鋼管、復合編織袋和非公路用輪胎產品采取的雙反措施違反世貿規則。中方認為,美方應嚴格遵守世貿規則開展貿易救濟調查。中方將仔細研究專家組報告,并根據世貿組織爭端解決程序處理上訴等問題。
在政府積極應對的同時,我國企業也需開展積極行動。“中國面對的貿易摩擦從低端走向高端是一個必然的過程,這從另外一個角度說明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通過轉變發展方式,生產的高科技產品越來越具有國際競爭力。”在廣交會上,格力電器海外銷售公司負責人表示,公司已經注意到目前貿易摩擦轉向高端的動向,在格力電器的新產品研發中早就開始注重對行業發展方向的提前準備,以應對未來可能發生的貿易壁壘。
廣東格蘭仕集團有限公司海外市場管理辦負責人表示,應對貿易摩擦,既考驗企業在國際市場的應對能力,也考驗企業管理能力。企業在研發、生產、營銷、會計等方面要規范管理,建立一套完善的財務會計制度和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同時,企業要加強行業自律、維護良好的外貿經營秩序,遵守商業道德和市場規則,主動抵制低價競銷等擾亂出口經營秩序的行為。
此外,眾多企業負責人認為,當前,反補貼調查等針對政府政策措施的貿易壁壘越來越多。針對這一趨勢,政府應指導并協調國內有關部門和相關中介組織開展應對貿易摩擦的工作,指導行業協會、商會加強行業自律以及與國外有關組織間進行磋商,這些都將有利于提高我國的貿易摩擦應訴水平。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