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閬中:四大舉措抓蠶業發展
蠶業作為四川閬中絲綢工業和旅游產業的基礎性產業。在新的一年里,市蠶桑局認真按照市委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的對接旅游、工業發展,大力發展優勢特色效益農業、生態農業和觀光休閑農業的發展要求,力舉四措興蠶業:
一、鞏固基地上規模
按照“資源向優勢基地集中”的思路,堅持最適生態和比較效益的原則,合理調整產業發展布局,把栽桑養蠶的重點向基礎好、有條件、群眾積極高的鄉鎮、村、社集中,加快形成“一村一品、一鄉一業、多鄉一業”的產業發展格局,重點打造以水觀、金埡為中心的萬畝示范片和黃龍灘、廟子灘等“蠶桑專業示范村”,形成區域性產業優勢,輻射帶動全市蠶業發展。
二、圍繞旅游創特色
以廣南高速公路、柏天快速旅游線為依托,按照“政府引導,協會牽頭,企農參與,財政獎補”方式,大力發展果桑產業。今年計劃新栽果桑1000畝,建成采果觀光、養蠶體驗相結合的旅游觀光園2—3個。
三、突出重點抓兩專
一是抓專業養蠶戶。通過集零并整、有償轉讓、租賃經營等手段積極推進農村土地的流轉,使桑園向養蠶能手集中,培育出具有一定規模的專業養蠶戶,重點是培育有桑園5畝以上,年養蠶20張以上,年綜合收入3萬元以上的基本養蠶戶,使其成為全市蠶業發展的中流砥柱。全市計劃今年新培育基本養蠶戶700戶,總量達5000戶以上。
二是抓專合組織。按照“能人牽頭,民辦公助和市場運作,實體發展”的原則,繼續抓好7個蠶業專合組織的建設,進一步完善運行機制,切實搞好產前、產中、產后服務,引領蠶農闖市場。社內實行“六統”服務(即:統一使用優良桑蠶品種、統一小蠶共育、統一桑樹病蟲防治、統一培訓養蠶技術、統一提供蠶需物資、統一組織蠶繭銷售),社外由合作社與企業簽訂蠶繭收購和二次返利合同,切實增強蠶農的自我發展和自我服務能力。
四、科技支撐增效益
采取信息引導、技術培訓、科技示范、入戶指導等多種途徑,千方百計提高蠶農科技素質,全面實施“科技興蠶”戰略。重點是按照現代蠶業“優質、高產、高效、節本、生態”的要求,大力推廣“四改一強化”技術和切桑機、懸耕機、氣動桑剪等先進機械,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省力化養蠶、標準化生產,大幅提高科技對蠶業發展支撐能力。同時充分利用寬窄行栽植的優點,大力推行“桑-菜(糧)-豬-沼”、“桑-經”、“桑-雞”等立體種植模式搞好桑地間套和桑枝食用菌等附產物的開發利用,延伸產業發展鏈條,提升蠶業綜合效益。全市計劃培訓蠶農1萬人次以上,桑園間套面積1萬畝以上,畝地綜合收入近萬元。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