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牛軟鞋面革加工的基本思路和工藝流程
摘要:以生產實踐為基礎,詳細介紹了黃牛軟鞋面革鞣后濕加工過程中的工藝控制條件。
關鍵詞:黃牛皮;軟鞋面革;工藝
中圖分類號:TS54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1602(2009)
1引言
黃牛軟鞋面革在皮革市場上占有重要的份額,利用它設計制造的休閑鞋、筒靴外觀時尚、穿著舒適,頗受消費者的青睞。市場上對黃牛軟鞋面革的要求有革身豐滿、身骨好、柔軟,具有一定的彈性、延伸性和可塑性;革面平滑細致,無裂面、管皺及松面現象,革里潔凈,無油膩感;顏色均勻一致,色澤鮮亮;厚度均勻、平整。本文將對生產黃牛軟鞋面革工藝技術進行介紹。
2黃牛軟鞋面革加工的基本思路和工藝流程
基本思路:從“軟”字上著手,做到“軟而不松”。
工藝流程:藍濕皮分選-擠水平展-摔軟-削勻-修邊-稱重-脫脂-水洗-復鞣-中和-二次復鞣-染色-加脂-水洗-擠水伸展-真空干燥-掛晾干燥-噴水回潮-振蕩拉軟-繃板干燥-挑選分類-修邊-涂飾
3黃牛軟鞋面革加工的技術要點和工藝實施
3.1藍濕皮的分選
藍濕皮的分選是為了更好地控制生產和保證產品質量,也是“看皮做皮”的基礎。選擇同一路別,品質較好,張幅大,粒面傷殘少,皺折少,部位差小,手感柔軟、豐滿性好、粒面光滑細致,色澤均勻呈淺湖藍色的藍濕革。
3.2濕加工前的準備
選好藍濕革以后,先采用通過式擠水伸展機擠水平展。然后通過轉鼓的摔軟作用消除革面部分折皺,并使坯革柔軟,各部位含水量均勻。削勻厚度控制在1.1~1.2mm,厚度均勻一致。然后修去無用的邊角,直口剪為圓口。最后對藍濕革準確稱量,作為后工序中的用料依據。
3.3回濕
復鞣前藍濕革必須充分回濕,使革纖維恢復到自然舒展的編織狀態,為后續工序中化料的滲透、結合打下良好的基礎。工藝:200%水(35~40℃),2.0%草酸,0.5%AD,轉60min。測pH=3.5~3.8,水洗。
在工藝中加入草酸是為了加強對藍濕革的漂洗,將藍革表面結合過多的鉻鹽除去,使粒面變軟,改善手感。AD是一種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可以幫助藍革脫脂和回濕。
3.4復鞣
為了進一步提高皮革的收縮溫度,減少藍革松面、裂面和粗面,賦予皮革柔軟的手感,良好的豐滿性,確定以鉻復鞣為主,其它各種功能的復鞣劑為輔。
工藝:100%水(35℃),1.0%AF135,轉10min,3.0%Ter-gotanTSP,2.0%TergotanPR,轉60min,0.3%甲酸,轉30min,測pH=3.8,2.0%TanicorCSD,6.0%,鉻粉(B=33%),1.0%CatalixU,轉90min,1.0%甲酸鈉,轉30min,0.8%小蘇打,分二次加入,每次間隔30min。
測pH=4.1,停鼓過夜,次日晨轉30min,水洗。
其中AF135是一種黑染料。復鞣之前先對坯革進行預染,增加成革表面黑度。TergotanTSP是一種有機樹脂的聚合物,可賦予皮革細致、緊實的粒面和極好的柔軟度。TergotanPR是一種丙烯酸樹脂,它對藍革松散的腹肷部位有很好的填充作用。
選擇含鉻合成鞣劑TanicorCSD和陽離子加脂劑CatalixU與鉻粉搭配使用,可獲得較好的復鞣效果。TanicorCSD滲透性好,容易被皮革吸收,而且能得到均勻明亮的染色效果。通過CatalixU的潤滑作用,可防止皮革在轉鼓里纏繞,增強皮革的抗張強度和縫口耐撕裂強度,分散鉻鞣劑,同時分散天然油脂。
復鞣過程中應注意鉻粉用量不大于6.0%,在保證鞣透的前提下避免皮表面變粗,部位差增大。復鞣結束后,在原浴液中緩慢提堿。
3.5中和
中和程度和時間上要控制得當,操作中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液比。液比太小,容易發生纏皮,部分革易被撕裂,而且還會造成皮革中和不均,所以液比應控制在1.5以上。
(2)溫度。一般控制在35℃,溫度過高易使皮表面中和過度,而皮心中和不透。
(3)中和劑的選擇。為獲得良好的中和效果,中和初期選擇Clariant公司的TanicorAPR,它具有好的緩沖作用,對鉻絡合物堿度影響小,中和作用溫和均勻。待中和緩沖浴形成后,選擇甲酸鈉和小蘇打兩種中和劑配合加入。這兩種中和劑配合使用可以互相彌補各自的不足,從而獲得良好的中和效果。
(4)中和時間。為使皮內外中和均勻一致,中和時間控制在80~90min。
工藝:150%水(35℃),2.0%TanicorAPR,轉20min,1.5%甲酸鈉,0.3%小蘇打,轉60min,測pH=5.0,充分水洗,將革內一些可溶性的鹽除去,避免皮坯產生鹽霜。
3.6復鞣、填充、染色
黃牛軟鞋面革的風格要求復鞣保持皮革的手感柔軟,身骨挺實。通過前面的工序,黃牛軟鞋面革的一些性能已初步體現,但邊腹部位和整體的豐滿度仍有不足,粒面還不夠緊實、細致。針對這些現象,主要選擇以下幾類材料:TergotanESN丙烯酸類復鞣劑,填充性能好;TergotanPMB復合聚合物樹脂復鞣劑,使粒面緊實而細致;TergotanRSN氨基類樹脂復鞣劑,對邊肷的選擇填充效果好;TanicorSG替代性合成鞣劑,可提高革身豐滿度;軟性荊樹皮栲膠,用來提升革身的豐滿度和彈性。復鞣填充的過程中,適當的用一些油脂,可使整張皮的手感趨于一致。
黃牛軟鞋面革要求染色深透,顏色均勻鮮亮。要選用染色堅牢度好、耐汗漬、耐光的染料。染色時使用一些分散單寧CoralonOT,可幫助皮坯獲得很好的染色效果。
工藝:100%水(35~40℃),2.0%TergotanTSP,轉20min,1.0%DerminolCFS,轉10min,2.0%TergotanESN,3.0%Ter-gotanPR,轉50min,2.0%GF(黑染料),1.0%CoralonOT,轉30min,3.0%MimosaFS,3.0%Tani-corSG,5.0%TergotanRSN,1.0%DerminolCFS,轉60min,0.5%甲酸,轉30min,水洗。
3.7主加脂
為了滿足黃牛軟面革的要求,應合理使用加脂材料,使之在潤滑保護皮纖維的同時,改善皮革的物理機械性能,如延伸性、拉伸強度、撕裂強度等。油脂的用量控制在11%~12%,加脂劑品種的選擇不能太單一,最好是3~4種。操作中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液比。小液比可以加速乳液的滲透和擴散,有利于提高加脂劑的吸收,缺點是對皮革機械作用強,粒面易受損傷。所以液比應較大。
(2)溫度。溫度控制在50~55℃之間,有利于油脂的乳化、滲透和吸收。
(3)時間。為保證加脂劑的充分滲透和分散,時間控制在60~90min,加脂劑被吸收干凈后,加酸固油。
工藝:200%水(55℃),2.0%DerminolNLM,2.0%DerminolNKS,2.0%DerminolSU-10,2.0%DerminolCFS,轉60min,2.0%甲酸,稀釋后分兩次加入,每次間隔30min。
DerminolNLM是一種卵磷脂,賦予皮革柔軟的手感,光滑滋潤的粒面;DerminolNKS是一種牛蹄油,對提高革面緊實性及抗撕裂性有幫助作用;DerminolSU10是一種復合加脂劑,它可使皮革柔軟豐滿。
3.8濕加工后整理
復鞣加脂后靜置控水,適當延長靜置時間有利于革內材料分布。然后進行以下工序:
(1)擠水伸展。要求伸開、伸平,整張坯革平整,無死折。
(2)真空干燥。將坯革肉面向上鋪于板上,用力將坯革整張推開,真空度0.06MPa,溫度75~80℃,時間2~3min。真空干燥后,將坯革放置平整,靜置3~5h。
(3)掛晾干燥。溫度控制在35~40℃,緩慢干燥,在干燥的過程中,鞣劑、染料及油脂逐漸與革纖維結合,直到最后固定。同時,革身得到良好的定型并保持一定的彈性。
(4)噴水回潮。用噴槍將35~40℃的熱水均勻噴于干坯革的肉面,用塑料薄膜蓋嚴,回潮時間12~18h。
(5)振蕩拉軟。按照革身的柔軟度決定振蕩拉軟時間,使革在不松面的情況下,盡可能柔軟。
(6)繃板干燥。在自動繃板機上進行,要求坯革整張平整,無荷葉邊。
(7)挑選分類和修邊。按傷殘情況將坯革分為全粒面和半粒面革,修去爛邊、須邊及死折,保持皮形完整。最后對黃牛軟鞋面坯革進行涂飾。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