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狀元≠職場狀元
盛夏來到,又是一年高考揭榜時。由于科舉制度在中國歷史上的長久影響力,“狀元”的頭銜如今也仍然被認為是對一個中國**的最高評價。
此外,加上商業宣傳的包裝、學校利益的較量、媒體吸引眼球的需要,可以預料,“高考狀元”又將輪番**網民的眼球。
但是,一個社會對人的評價,最終還是要看他的社會貢獻,而不是當年高考得了多少分。當我們冷靜地回顧高考狀元的職業狀況時,這個結論會更加清晰有力。
高考狀元≠職場狀元
2007年中國校友會網發布的《中國高考狀元職業狀況調查報告》得出結論,高考狀元尚未出現在主流行業的“職場狀元群體”中。
該報告統計了1977-1998 年我國部分高考狀元職業狀況。結果發現,高考狀元職業的實際情況與社會期望大相徑庭,他們當中沒能出現行業的“頂尖人才”,大多在職場上顯得“默默無聞”。
通過核查“2007 中國**杰出校友排行榜”的杰出人才發現,在“杰出企業家”中沒有一位是高考狀元。
而在學術領域,通過調查1952 年以來我國科學家當選美國、英國、法國、加拿大和俄羅斯科學院和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和科學院院士名單、1998 年以來我國**聘請的1108 名
長江學者及獲得“長江學者成就獎”的專家學者名單,均沒有出現高考狀元的名字,同樣在杰出政治家群體中也沒有出現高考狀元的影子。
美國“高考狀元”不受追捧
相比之下,在美國的大學招生體系中,沒有“高考狀元”這一概念。為便于比較,可以將SAT的考試成績類比于中國高考,考滿分就是“狀元”了。
根據有關數據,美國中**SAT考滿分的**申請哈佛大學時,61%SAT滿分的**被哈佛大學拒絕。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耶魯大學和斯坦福大學等美國的名校。
為什么?美國《僑報》副總編輯喬磊曾指出,美國的大學錄取當然十分重視中**的學習表現,但同時更關注**的創造力和服務社會的精神,綜合考量是重要的手段。
中國高考狀元被美國名校拒絕的新聞屢見不鮮,有心的家長不妨研究背后的原因,研究這些大學的錄取標準,對照自己培養孩子的思路。
與其迷戀高考狀元,不如研究職場狀元
家長應該研究的不是高考狀元的考試之路,而應該多研究職場狀元的成長之路,從而因材施教,找到培養孩子的最佳手段,真正讓子成龍,讓女成鳳。
當然,順便做個小廣告,看看第一財經的各類節目,看看職場成功故事,也是有益的。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