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鞋企業如何從中國制造走向中國創造
南非世界杯戰幕拉下帷幕,幾家歡喜幾家愁。在如火如荼的賽場上,中國元素并不少見, “瓦瓦祖拉”、足球“普天同慶”、吉祥物“扎庫米”,球隊參賽鞋服等等,“中國制造”在世界杯上可謂出盡了風頭。很明顯,世界杯無疑是“中國制造”的一個展示平臺。都知道,中國是個體育用品生產大國,卻只落得個替阿迪達斯、耐克這樣的知名鞋企代工的份。為拼搶世界杯商機,中國“起了個大早,卻只趕了個晚集”,敢問這些中小制造企業的出路何方?
近幾年,我們看到中國制鞋企業力博在價值鏈上向“微笑曲線兩端”發展,(即:制造加工環節始終處于低端,而產品研發、售后服務處于價值鏈曲線的高端)。但是對于現階段的中國中小鞋企業來說,可能并不現實,這一漫長的過程,可能已經讓一半的企業關門收場。中國制鞋企業如何從中國制造走向中國創造,筆者總結歸納了業內人士提出的幾點,大致上如下:
第一.產品必須要有品牌支撐
當我們談到鞋企的轉型與升級,從制造到創造時,主要指的是品牌建設。創立品牌是一個企業立足市場的標識,顧客在選購產品時候也往往認清了這個標識,對于鞋服產業而言,品牌建設顯得尤為重要。在世界制鞋業中,中國式的研發在鞋服行業中雖然已經摸索出一條路子,在國際上的創新競爭力越來越強,但即使在中國研發有比較優勢的領域,走出國門的產品仍然被打上“中國折價”的烙印。
就好比中國體育品牌要想成為體育品牌成長迅速,但培育全球一流體育品牌所依靠的全球性和國際級賽事,中國一個都沒有或者比賽成績都不入流,要在全球消費者和客戶那里贏得中國品牌的溢價,將是中國體育用品領域一次塑牌行動的長征。晉江制鞋企業近10年的“品牌斗爭”,這些為數不多的“品牌運動”結存下來的碩果,產品的品牌支撐讓這些鞋企看到了未來。比如,特步的時尚化路線,一排的娛樂明星,比如匹克堅定的籃球路線,讓它形象清晰,鴻星爾克的在網球專業市場找到方向。
第二,產品必須具備個性
隨著鞋行業產能膨脹,市場競爭加劇,中國鞋服市場逐步走向微利時代,加上耐克和阿迪達斯等國際一線品牌壟斷了我國高利潤的一線市場,國內鞋業品牌面臨著與國際品牌搶戰高端市場的命運。在諸多晉江體育用品產業中的后起之秀,比如安踏在當前這種行業格局下,就提出了用產品的個性化突圍。
所謂產品個性化無疑指的是產品的產異化,如今鞋市中產品有鞋企開始意識到技術專利的重要性,只有真正擁有了自主生產研發的實力和多項實用型專利,才能區別于大多數企業的同質化競爭。你抄襲我,我模仿你,導致市場環境越來越惡劣。有鞋企開始意識到技術專利的重要性,只有真正擁有了自主生產研發的實力和多項實用型專利,才能區別于大多數企業的同質化競爭。
第三,產品必須要有創新性
耐克、阿迪達斯等跨國巨頭看中我國一些制鞋產業憑借著其勞動力成本、產業政策優勢獲得迅速發展,開始加大對該地區投資設廠的力度,于是一些代工鞋企應運而生。然而代工往往只是賺取微薄的利潤,貼牌說到底對于鞋企的長遠發展并不利,更有種“殺雞取卵”的愚昧。加上近幾年,隨著勞動力、土地等生產成本上升、人民幣升值,我國鞋產品已經不再單純具有價格優勢。在此背景下,諸多鞋企更應該通過科技創新、提高效率、降低能耗、提升品牌核心價值等手段,加快制鞋產業的轉型升級步伐,讓“中國制造”在世界舞臺上昂首闊步。
我們隨處可見中國制造的產品在南非上的身影,但在世界杯的賽場上,“中國制造”卻還只是個跑龍套的配角。
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這是對中國諸多企業的一次大考驗,也是我們眾多傳統制鞋業的一次大躍進。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