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對棘手的提問?
在一些特殊場合,有時可能會碰到一些咄咄逼人的提問?;蛘呤菃栴}內容屬于機密不能泄露,或是問題過于敏感無法正面作答。
如何巧妙地避開話題,擋住笑容后面的利刃呢? 如果一味地采用"無可奉告" 、‘裝聾作啞"都算不上高明,進攻者自有進攻的套路,防守者也應有防守的招數。
1.巧妙閃避
繞開實質性問題,轉移提問重心,話題扯遠,使問題難以深究。周恩來在世時,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介紹我國經濟建設情況,被一外國記者問到:"中國人民銀行有多少資金?"這一提問涉及國家財政機密,而且問者暗含譏笑我資金困乏之意。當時周恩來坦然作答:"共有18 元8 角8 分。中國人民銀行共發行10 種主輔貨幣,面額分別為10 元、5 元、2 元、1 元... ... 共計18元8 角8 分。"接著周恩來又滔滔不絕地往下說:"中國人民銀行有全國人民作后盾,信用卓著,實力雄厚,它所發行的貨幣,是世界上最有信譽的一種貨幣。"貌似離題,實質上是委婉地駁回了那個記者的懷疑與譏誚。
2.誘導否定
當對方提出不該知道答案的問題時,先順著話題提出一些條件或設問,誘使對方落入圈套,走向自我否定的結局。
1972 年5 月的一個凌晨,美蘇關于限制戰略武器的四個協定剛剛簽署,基辛格在向隨行記者團介紹情況時被問及"我們有多少潛艇導彈在配置分導式多彈頭?"這一不該問的問題,基辛格答道"數目我是知道的,但我不知道是不是保密的。"那記者忙說:"不是保密的。"基辛格馬上反問:"不是的嗎? 那你說是多少?"對方只能自嘲地一笑了之。{page_break}
3.反口詰問
有些問題不能明確作答,可以采取反問式。羅斯福在當選美國總統前,曾任海軍要職。一次他的朋友問他關于某軍事基地的建立計劃,這是個很讓人為難的問題。當時羅斯福環顧一下四周,低聲問:"你能保密嗎?"朋友趕緊說:"當然能。"羅斯福松了一口氣:"那么,我也能。"一場尷尬就在輕松幽默而又含蓄委婉中消失了。
4.模糊對答
避實就虛,避重就輕,用模糊的但又是積極的話語來擺脫困境。一外國參觀者詢問某廠飛機發動機的年產量,這屬于機密,但直接回絕又顯生硬,該廠總工程師非常巧妙地答道:"計劃下達多少,我們就生產多少。"
看了上面的例子,人們不禁會感嘆他們的機敏與智慧。人人都希望自己也能夠在窘迫面前反應靈敏,應付自如。但要在問話落下的一瞬間,迅捷而嚴密地組織、調整自己的回答又談何容易。最后,我們可以把不懷好意的話題當作足球,別人踢過來,自己不喜歡,大不了再把它踢回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