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會計管理工作掃描
中國特色的會計管理工作隨著改革開放而奠基。隨著其后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會計管理工作者這個群體不僅承擔了繁瑣的日常事務,也擔當起會計“布道者”、“外交家”……
法規建設從中央到地方
從僵硬的意識形態解凍開始,變革便是注定了的。
1978年,在這個改革開放大幕徐徐拉開的年份,原有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逐步向有計劃的商品經濟體制轉變。而隨著1979年初,財政部會計司的前身—— —會計制度司的恢復,一系列具有探索性、開拓性、奠基性的工作就開始了。由此,也揭開了我國會計管理工作改革的序幕。
財政部會計制度司恢復之初,全司只有7個人,當時被稱為“五老二小”,卻承擔著全國數百萬會計人的管理工作,而財政部會計司司長劉玉廷正是其中年齡最小的那位。《會計法》的出臺,這件我國會計管理工作啟動后第一個里程碑式的事件,正是這“五老二小”的“杰作”。
“國務院1978年財政部即著手研究推動《會計法》立法工作,同年8月形成了討論草稿。經過連續多年的努力,《會計法》自1985年5月1日起施行。”對于劉玉廷來說,《會計法》頒布前前后后的往事仍然歷歷在目。
《會計法》確立了國務院財政部門主管全國的會計工作,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財政部門管理本地區的會計工作,從而確立了“統一領導、分級管理”的會計管理體制,創建了我國“政府主導型”會計管理的基本構架。可以說,《會計法》的確立是我國會計管理工作得以迅速發展的最有力保障。
“《會計法》頒布后,時任會計司司長魏克發等老前輩大力推動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財政部門和地(市)、縣(區)財政部門設立會計管理機構。如果沒有《會計法》的保障和老一輩會計工作者的努力,沒有上下聯動的會計管理機構和隊伍,會計事業很難有今天的可喜局面。”做了30多年的會計 管理工作的劉玉廷,談起當時我國會計管理工作起步時的點點滴滴仍然記憶猶新。如今他最深刻的感受是,“會計管理工作要緊緊圍繞財政經濟發展的中心來開展,這是一個規律、方向,只要遵循這個規律,就不會錯!”在其后20多年的時間里,貫徹《會計法》成為了我國各級會計管理機構的重要工作。隨著經濟的發展,進入21世紀的第一個10年,各地依據《會計法》,根據本省、市、自治區的具體情況紛紛開始進行會計管理工作的進一步改革。于是,《福建省實施〈會計法〉辦法(草案)》、《廈門市會計人員條例》等地方性會計法規的出臺成為我國會計管理工作提速進入新時期的一個重要標志。
如今,依據《廈門市會計人員條例》,廈門市擬成立全國首個地方會計人員的自律性社團組織—— —廈門市會計行業協會。“這是我們期盼已久的一個好消息,我們需要這樣一個行業協會支持會計人員依法履職,維護我們的合法權益,向有關方面反映其意見和建議等。”廈門會計人吳海濤對記者說。
制度建設一浪更比一浪高
中外合資企業,是上世紀80年代初期我國出現的新事物,而它對會計制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馬宏遠這個70年代末參加工作的企業老會計的記憶中,“當時我國基本都是國營企業,實行的是1980年修訂的《國營工業企業會計制度》,可是由于國營企業投資主體單一,該會計制度框架 已經明顯不能反映外商投資保值增值和按投資比例分配利潤的實際情況。”外方看不懂中國的會計報表,這對于走在改革開放道路上的中國來說,造成了引進外資的一大難題。
在這種背景下,財政部開始研究建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會計制度,經過兩年多的調研,首次引入了當時國際通用的資產、負債、資本、收入、成本、損益等會計要素,會計報表類型也遵從國際慣例,引入資產負債表、損益表和財務狀況變動表等。提交外商征求意見,同時對合資企業的中方人員進行培訓。
“1985年3月4日,財政部正式發布了新中國第一部參照國際慣例設計的全新會計制度—— —《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會計制度》,于1985年7月1日起實施。”馬宏遠將這兩個日子記得非常清楚,因為1985年3月4日是他從國營企業辭職后,到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上班的第一天。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程度的深入和思想的解放,投資主體多元化、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組建企業集團等,成為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主旋律,卻也在不斷沖擊著國營企業傳統的會計制度。
這也直接催生了于1993年7月1日起在全國各類企業施行的《企業財務通則》和《企業會計準則》。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的要求,結合各行業生產經營活動的不同特點及不同的管理要求,財政部此后分別制定了工業企業、交通運輸、商品流通、金融、施工、農業企業等13個全國性、分行業的會計制度及相關財務制度,簡稱“兩則”“兩制”。
進入新世紀后,我國加入WTO對于普通人來說,似乎只是一條新聞,但對于馬宏遠來說,卻是一件實實在在影響了自己的大事。
2004年下半年,財政部會計司針對當時的形勢進行了全面分析,在研究制定2005年工作計劃時,提出了建立中國企業會計準則體系并實現國際趨同的建議。財政部黨組果斷決策,決定啟動這一系統工程,目前中國內地、香港和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已經建立起持續趨同的工作機制。
2005年底,由一項基本準則、38項具體準則組成的企業會計準則體系正式確立,并于2005年11月與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簽訂了中國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趨同的聯合聲明。
2006年2月15日,我國新的企業會計準則體系正式發布。這項準則執行范圍目前幾乎覆蓋全部國有企業。
如果將馬宏遠形容為我國會計準則變化的見證者和實踐者,一點也不為過,上述這些變化,他都悉數經歷,如今馬宏遠已經成為一家世界500強的跨國公司的財務總監。“我的整個會計生涯,是和我國的會計制度、準則的變化緊密相連的,毫不夸張地說,透過這些變化,我看到我國會計管理工作的巨大變化,而我們這些會計人是實踐者更是受益者。”與此同時,會計準則也在與國際趨同,會計控制也向全面風險控制邁進……
人才建設金字塔培養模式整體擴充
如今,我國對會計人才的培養戰略已然形成了一種金字塔的培養模式,即在擴大人才數量的基礎上,提煉高端會計人才。
在上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高級會計師實行評審制度出臺后,為我國會計人才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當年,我聽說有高級會計師評審制度后,就開始著手參加,結果經歷了3次才評上,其嚴格程度可見一斑。”劉凱是較早幾批取得高級會計師資格的一員,彼時,能夠成為高級會計師,在那時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但隨著評審工作的逐年推進,單一評審帶來的弊端也隨即出現,為解決這一弊端,從2003年開始,財政部、人事部決定對高級會計師資格實行考試與評審相結合的制度,在經過幾年試點后,于2007年起在全國范圍內全面推行高級會計師考評結合制度。
去年起,財政部在高級會計師統考的基礎上,開始探索建立正高級會計師考試評價制度。“從會計行業的現實需求和長遠發展看,確有必要探索建立正高級會計師評價制度,一方面是對行業千萬從業人員的鼓舞,另一方面也可與領軍人才培養相銜接。當然,具體評價方式值得深人研究。”劉玉廷說。
如今的國際競爭日趨激烈,在改革會計職稱考試的同時,財政部有意識地開始加快培養、鍛造一支具有國際視野、戰略思維和國際競爭力的會計領軍人才隊伍,并通過發揮其輻射、帶動、引領、示范作用,推動會計行業整體素質的提升和競爭力的增強。
2005年,財政部正式啟動會計領軍人才培養工程。“國家層面的會計人才培養規劃是當初吸引我參加考試的原動力。”韋秀長于當年以企業一期第一名的身份考入全國會計領軍人才班。
如今,6年的課程已經結業,與韋秀長同班的同學們大多數都獲得了職位上的提升,最重要的是他們獲得了一個與同行交流的最好的平臺,以及接觸高端會計專家、國外會計團體的難得的機會。如今,會計領軍人才培養已成為中國會計業內的一大品牌。
國家層面有會計領軍人才的培養項目,在地方,廣西的“十百千”會計拔尖人才的培養也成為地方培養會計人才的突破性嘗試,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目前廣西累計191名會計人參加了“十百千”培訓,其中150多人獲得高級會計師職稱,10人入選全國會計領軍培訓班繼續深造。
2010年9月21日,為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總體要求,財政部印發了《會計行業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2010-2020年)》,明確提出了我國到2020年會計人才發展的指導方針、發展目標、政策措施、重大工程和組織保障。
經過20多年的努力,可以說我國會計人才培養金字塔的塔尖和塔底的人才規模都擴大了許多,是我國會計管理工作的一項重要成績。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