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勇:獵頭做的就是資源調配
未來會慢慢呈現一個生產管理、制造管理人才向中西部流動,而服務、研發往東部流動的大趨勢。
2010年對于高勇看來,這些帶著負面色彩的事件對于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甚至整個中國人力市場的發展來說,都有著相當正面的意義。“無論是對人才的培育、流動,對產業的發展,還是對經理人的正確認識,都有積極的意義。”高勇,科瑞國際人力資源有限公司總裁對《中外管理》說。
那么在未來,中國人才市場將呈現怎樣的發展趨勢,HR們又該做好哪些準備呢?高勇接受了本刊專訪。
人才流動帶來管理提升
《中外管理》:根據科銳國際最新的報告來看,獵頭業務在二、三線城市增長很快,您能解釋一下這種現象嗎?
高 勇:如果是在幾年前,恐怕我們不會想到那些身處二、三線城市的企業會面臨招不到人才的困境。然而今天,隨著中國城鎮化進程腳步的不斷加快以及眾多企業,特別是那些大型連鎖零售及消費品企業搶灘在二、三線城市的腳步加快,給當地帶來了巨大的人才壓力。
首先,二、三線城市人力資源原本就有限,符合跨國公司或大型企業要求的中高層管理人才相對稀缺;其次,還有一些企業的新產品推廣、新店開張等戰略部署會在不同城市同時展開,直接要求人員招聘工作也同時跟進,如此一來,人才缺口就更大。
與此同時,二、三線城市的當地企業對人才的需求量也在大幅度增加,這跟宏觀產業調整、擴大內需的政策有關,也跟當地的經濟發展有關。
《中外管理》:從科銳國際的角度來看,現在企業在二、三線城市招聘有行業特征嗎?您認為未來的趨勢是什么?
高 勇:這跟城市的定位有關。不過總體來看還是以制造業為主。在沿海城市、東部城市呈現服務業、醫藥、研發人才需求增長的趨勢,而在制造業,人才則往中西部移動。一些大企業,比如:富士康這樣的企業在內陸城市建廠,必然會帶動一批技術人才、管理人才的流動。
未來會慢慢呈現一個生產管理、制造管理人才向中西部流動,而服務、研發往東部流動的大趨勢。
《中外管理》:那么現在的企業在招聘中遇到的問題是怎樣的?HR為什么沒有為此做好準備?
高 勇:首先是沒有足夠的人才儲備,也對當地的人才市場不了解。改革開放才30年。中國企業忙于掙錢圈地,說實話,真正重視人力資源的企業太少了。沒有投入,就沒有儲備。人到用時方恨少。
其次是對當地市場不了解,根本不知道如何找到他們想要的人。這兩方面對于無論是在二、三線城市拓展業務,還是當地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來說都是挑戰。
我們獵頭創造不了人才,獵頭只能是發現人才。我們要做的就是資源的調節和配置。獵頭看的是整個市場,某個崗位的人才在北京可能就富余,而在河南就是空缺。這種調配,無論是從個人發展的角度來看——人才都是通過崗位成長起來的,還是企業發展角度來看,都是雙贏的。
《中外管理》:如果對比當地企業和擴張企業在人才吸引上的競爭優勢,誰在二、三線城市更有競爭力?
高 勇:就目前的情況來看,總部在一線的大企業在當地招人,總體的雇主信譽表現得要更好一些。二線城市當地的企業,相比之下,管理思維上會狹隘一些。但一個明顯的趨勢是,本地企業非常渴望學到新的管理方法、理念,對于競爭對手在人才吸引上的做法,很敏感也很愿意跟進。
這也是這種人才競爭的趨勢帶來的另一個好處:加快了當地企業的管理提升。
《中外管理》:面對這種人才稀缺的情況,會造成企業盲目招聘的現象嗎?企業對“人才”的標準是否有了變化。
高 勇:其實從根本上來說,企業不一樣,標準也就不一樣。如果企業不追求誠信,只關心牟利,那它就不會關注個人的誠信,找的也是惟利是圖的人。以我這么多年獵頭的經驗來看,一流的企業最終還是能找到一流的人。{page_break}
別把“臨時工”當外人
《中外管理》:我注意到7月份科銳國際并購了以“靈活雇傭”為主要業務的康肯公司。靈活雇傭將是未來人才市場上重要趨勢嗎?為什么會出現這種趨勢?
高 勇:首先是因為企業需要聚焦于它的核心業務。這個跟家庭很像,從前我們都是利用周六日打掃房間,但現在我們想休息一下,就請小時工。這就是典型的靈活雇傭。靈活雇傭并不意味著雇員標準下降,相反可能是更高,就像小時工做飯很可能就比你自己做飯做得好一樣。
從趨勢上來講,這個市場可以說剛剛起步,需求也非常多樣化。比如:季節性的服務,臨時的展覽;再比如:某個崗位的女同事懷孕了,或者搭建一個工廠,就需要一個五個月的臨時工程師等等。這種人力資源趨勢未來一定會越來越強。就像我們看到外包的業務越來越多一樣。
《中外管理》:靈活雇傭有職務或者行業特點嗎?企業人力資源該為此做哪些準備?
高 勇:沒有什么特別的行業特點,每個層級都有靈活雇傭。首席執行官都有。
這種情況經常出現在跨國并購中,用一個過渡性的總裁來做好雙方的交接和融合工作。在文化和業務理順之后,這位總裁就不需要了。聯想并購IBM PC業務之后的高管任免時間,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對于HR來說,要看清楚靈活雇傭的成本。這對HR對崗位評估的能力,對市場的判斷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另外,對于HR來說,不要把靈活雇傭的員工看成“外人”,因為他們中很多可能就有你最需要的人才。這其實是企業發現人才、儲備人才的好機會。
我們需要更多“陳曉”和“唐駿”
《中外管理》:中高端人才的稀缺形勢有所改變嗎?您如何看待今年幾件高管爭議事件呢?比如:陳曉和唐駿?
高 勇:中高端人才稀缺的趨勢在短期內都不會改變,不僅在中國這樣,在全球都一樣。
我不認識陳曉和唐駿,不知道該怎么評價他們。不過從經理人管理的角度來看,正是因為“陳曉”和“唐駿”太少了,才出現被輿論熱議的現象。我們不能只談陳曉、只談唐駿,我們需要更多的職業經理人才能在管理和培養上獲得更多的經驗。
惠普的赫德因為兩萬美元的賄賂丑聞就下臺了。企業到底需要什么樣的人?容忍什么樣的人?看中什么樣的人?企業的制度、文化事實上決定了一切。
事實上,從我的角度來看。之所以會出現國美這樣經理人和創始人之間巨大矛盾的原因,根本是經營理念不同。這一點至關重要。任何企業在發展當中,都有一個平衡,短期長期,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模式?中國企業很容易把經營理念的沖突,演變成個人的攻擊。這既不理智,也容易給個人、給企業造成傷害。
《中外管理》:如果陳曉離開國美,請您給國美推薦一個總經理,您的標準是什么?如果您的客戶遇到“學歷門”事件,您的建議是什么?
高 勇:如果讓我來找一個經理人的話,一定要先找關鍵股東、關鍵董事會成員問清楚:經營理念是什么樣的。核心還是思路,雙方思路一致才行。
對于“唐駿”這樣的高管,從人的角度來看,我還是認為要網開一面。畢竟我們好的高管太少了,關鍵還是要看他的能力和才干。無論如何,唐駿算是個好的職業經理人。
《中外管理》:最后想聽聽您對新媒體的看法。您會發展在線業務嗎?在中國,HR們關注新媒體在人才獵取上的應用嗎?
高 勇:從我們公司來說,我們有給客戶的在線資源庫,也會在我們的網站上公布一些獵頭的信息。但我們不會做在線的業務,這完全是另外一種商業模式。
新媒體的方法我們也在使用,也會在微博上發一些招聘的信息。但中國企業的HR目前還沒有太多關注這種形式。畢竟網絡還有些虛幻。
這就像一個消費習慣,很多消費習慣要去培養。在中國還是喜歡跟獵頭打交道的人多。獵頭是個高附加值的個性化服務的東西。尤其是在高端人才的獵取上,中國的人力資源管理者還是喜歡與他們信任的顧問打交道。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