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絡筒機:賣點不僅僅在技術
2010,似乎本來就應該屬于一個自動絡筒設備熱銷的年份。
2011,熱銷仍在升溫,沒有絲毫消退的跡象。
“我們公司最近購買了3臺日本村田絡筒機,今年3月我們還計劃再買1臺。”山東魯銀羊絨集團德州羊絨紡織有限公司負責人王世利嘗到了自動絡筒機的甜頭。西北二棉公司一位姓劉的女士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該公司最近剛購進了3臺薩維奧絡筒機,并且今年還有準備購買機器。同時,預計2011年11月完工的河南許昌昌林紡織有限公司10萬錠精梳緊密紡生產線項目任務書上,清楚地寫著要購買青島產SPERO自動絡筒機28臺……
不可否認,絡筒設備的熱銷和行業生產的回暖密不可分,但更多企業爭先上設備還是主要看中了自動絡筒機能夠提高產品質量、生產無結紗,減少用工、緩解招工難問題。
一筆劃算的買賣
自動絡筒機滿足當前紡織廠的工藝和產品技術水平需求,特別是在筒紗成型、結頭質量和對紗線品質的全程監控方面,較普通絡筒機有了質的變化和提高,同時它可以實現高產、高效,尤其在勞動力資源日趨緊張的情況下,自動絡筒機更是顯現出了節約用工的巨大潛能。
在傳統概念中,投資上百萬購買一臺自動絡筒設備,生產中支紗簡直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而去年,山東海源地區一些2萬~3萬錠的紡紗企業也紛紛購買了國產自動絡筒機。在這些企業的負責人看來,這個錢并沒有白花。一位姓李的企業負責人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普通絡筒機每臺120錠需要4個操作工(中號紗),三班三運轉制共需絡筒擋車工12人;而自動絡筒機每臺車配置1.5人,三班制共需4.5人,可節約用工7.5人。自動絡筒機除紗庫裝紗用人工外,其它均自動完成。刨除由于人為因素造成的紗疵、捻接質量能滿足成紗質量要求等因素外,自動絡筒機無須依賴高技術和經驗豐富的操作工。根據棉紡織產品定額成本計算辦法,絡筒加工工序使用自動絡筒機,萬錠用工可減少41人,加快推廣自動絡筒機是節約用工最快最有效的措施。
山東魯銀羊絨集團德州羊絨紡織公司負責人王世利算了一筆賬,幫記者解開了上百萬元的設備投資什么時候才能完全回收的疑問。他說,我們公司購進的絡筒大約合一臺140多萬元,按照50公支紗計算,每班大約可加工450公斤紗,由于設備可以8小時不間斷生產,產品質量高、產量可提高好幾倍,而且用工可節約1/3~1/4。如果按照1200元/人用工(不包括保險等)計算,公司4年~5年就可以回收成本,這樣的買賣很劃算。
縮小差距就是提升競爭力
目前,國內開發自動絡筒機的公司逐漸多起來了,技術進步也十分明顯。由于電子控制技術的發展,設備的各動作及控制的執行趨向獨立,用戶可根據需求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
國內老牌自動絡筒機生產企業——青島宏大公司繼2008年自主開發設計的新一代自動絡筒機SMARO型成功推向市場后,去年4月份又生產出新型SPERO自動絡筒機。它與ESPERO自動絡筒機和SMARO自動絡筒機形成系列產品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進一步提升了市場競爭力。SPERO自動絡筒機采用了獨特的機械式防疊工藝,進一步提高了筒紗質量;簡化了機械傳動系統,實現了智能化控制,適用于當前紡織企業用工緊張、操作工流動性較大的現狀;增加了光電式防纏繞裝置,提高了效率,保證了卷繞成型和錠長精度;電磁加壓的雙張力盤,可實現單臺多品種生產;電子清紗器等關鍵零部件采用世界最先進的產品,保證了整機設備的穩定性和可靠性。據公司銷售人員介紹,目前SPERO自動絡筒機已經達到100多臺的產量,為明年形成規模化打下了生產基礎。
近兩年,國產自動絡筒設備的機電一體化發展速度驚人。首先,電氣類零部件大幅度增加,機械類零部件大幅度減少。如防疊裝置由機械式改為電子式、張力加壓由機械式改為電磁式、接頭循環由機械傳動改為電機驅動。在實現電氣化以后,之前機械類零部件結構復雜、制造水平和加工精度要求高、易損件多、調節點多、維修工作量大等不足隨之消失。其次,設備監控內容在數量上不斷擴大。過去自動絡筒機監控主要集中在整機運行上,如清潔裝置、自動落筒、自動喂管等,在錠節上只對槽筒變頻電機進行控制。而現在在筒子防疊、紗線張力、接頭循環程序、吸頭回絲控制等都由計算機集中處理和調控,監控內容在質量上向縱深發展。此外,設備普遍采用了智能接頭循環、槽筒直流無刷電機驅動、等節能措施,使能源消耗大幅降低。
專家開出發展處方
目前我國已經能夠批量生產自動絡筒機,但在數量上遠還不能滿足國內紡織企業的發展和改造需要,在質量上與國際先進水平還有不小的差距,國產新型自動絡筒機的發展速度還有待加快。
采訪過程中記者了解到,雖然國內一些自動絡筒設備生產企業的潛在訂單很多,但由于國產自動絡筒機的關鍵部件,如槽筒、空氣捻結器和電子清紗器還依賴進口,而國外廠商并不會因為國內訂單的增多而增加這些進口配件的供應量,這致使設備生產企業有許多訂單不敢接。同時國產自動絡筒機的關鍵部件依賴進口,還會給進一步提高整機性能帶來不小的難度,關鍵部件國產化的問題亟待早日解決。同時,進口自動絡筒設備在科技含量、機電一體化程度和節能環保等方面具有競爭優勢,而國內廠商更注重實用性和性價比,與國外同類自動絡筒商品技術先進性還存在很大差距,需要在自主創新方面繼續努力。
鑒于自動絡筒設備的市場及技術發展現狀,有關專家開出了未來的發展處方:國產自動絡筒生產企業應組織力量對近期引進的幾種單錠自動絡筒機進行全面系統的分析測試,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中國式的先進自動絡筒機,實現設備的智能化、機電一體化,減少機械零部件、擴大電氣類零部件、解決加工制造過程中的精度高、互換性強的困難問題,提高整機穩定性和可靠性。此外,現有自動絡筒機制造廠和零部件生產廠家應該尋找一個平臺,圍繞機電一體化進行協作攻關,爭取盡快形成整機批量生產,并逐步擴大生產能力,以滿足絡筒機更新改造的需求。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