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坊間傳言服裝出口退稅率下調5%
中國的紡織服裝外貿出口企業或許將面臨自退稅率要大面積下調傳聞已經在市場上已經傳開,消息稱2011年“兩會”過后,國家將對“高污染、高能耗、資源性”的“兩高一資”行業下調出口退稅。其中令大多數外貿出口企業不安的是,紡織服裝出口退稅率將從16%下調至11%。對于出口企業而言,最為敏感的就是退稅率,“下調一至兩個點還能接受,下調五個點,這樣要倒多少企業?”寧波綠源服飾有限公司總經理呂曉笑指出,雖然這一傳言至今尚未從官方渠道得到證實,但是這些外貿企業已經開始憂慮這一政策出臺后的影響。記者與商務部與工信部證實這一傳言,但是截止截稿,有關部委并沒有給出關于下調服裝出口退稅率的確實消息。
已經動用退稅蛋糕,純外貿企業將受到第一輪沖擊
“如果消息一旦證實,那么首當其中受到沖擊的應該是純粹的外貿公司,”寧波百納針織制衣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國平告訴記者,“純外貿企業的利潤空間集中在退稅這一塊,很多時候都是以微利在做訂單,就是為了薄利多銷。”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大部分的外貿企業就是靠退稅活著,賬面都是虧損,以虧本價錢賣給外商產品,其利潤就是15%的退稅。”其指出,這樣的虧本買賣,大部分時候是為了保持市場規模,并不能賺錢、或者擴張,“只想活下來。”“頭三個月是對于純外貿公司的影響,”陳國平指出,現在基本生產企業的訂單都以已經下到三個月以后,“三個月以后會開始影響生產企業,三個月到半年以后,外貿公司會在與生產企業談下一筆訂單的時候開始壓價,從而提高工廠成本,這樣的話除了會關掉一批外貿公司以外,又要關掉一批工廠。”相較之下,自帶工廠的工貿公司優勢就相對明顯,陳國平表示“這些利潤的削減可以攤銷到內耗上。”另外工貿公司,在報價上是將退稅與利潤分開算的。退稅這一塊蛋糕暫時不會動用,“核價中對于退稅不予考慮,純粹作為純利潤來定。”上述業內人士指出,“如果退稅下調,利潤再下降,或許很多企業會開始考慮從香港走艙來減少一部分稅收。”
爭議:退稅下調利與弊
隨著消息在市場上傳開,雖然還未得到證實,已經有了心理預期,陳國平指出“作為工貿公司,下調5個點對于我們而言會有壓力,但是還是尚能接受。”不是完全不能接受,但是需要一個過程,呂曉笑指出,“退稅的下調,需要一個過程,突然出臺的話,首先利潤受到影響的就是我們這些企業,我們很多訂單已經下了。”呂曉笑指出,最終的結果就是將提高價格,往零售商處傳導,但是需要一個緩沖期。第一紡織網指出,有關部委將于4月1日下調服裝出口退稅率,但是這一消息曾遭到商務部、工信部的強烈反對。中國第一紡織網首席分析師汪前進也指出,鑒于當前紡織出口面臨成本壓力較大,短期內大幅下調可能性較小;但從中國轉變出口導向的發展方向看,未來逐步下調甚至取消將是大趨勢。據汪前進介紹,目前全球經濟還在復蘇的過程之中,但這種復蘇并沒有一個穩固基礎,它是一種脆弱的狀態。美國的失業率仍在9%左右,歐債危機繼續拖累歐洲經濟,再加上國際局勢持續動蕩,石油危機影響全球復蘇、日本強震所引發的危機等等,這些風險都威脅著全球經濟復蘇,令今年中國出口前景充滿不確定性。
從貿易來看,2010年全球貨物貿易出口增長14.5%(2009年衰退13%),是世貿組織自1950年開始這項統計以來的最高增速。預計今年全球貿易成長將減緩至6.5%。再考慮到人民幣匯率升值速度加快、貿易磨擦加劇、國內原材料、勞動力成本上升過快等因素都將影響出口。隨著利潤空間不斷縮減,陳國平指出,銀行加息、匯率變動以及退稅下調,是目前出口企業面臨的宏觀上的三座大山。汪前進認為,在中國龐大的外貿基數下,繼續擴展原有市場空間亦面臨“天花板”問題。預計2011年紡織出口增速將降至10%-15%左右,提價將成為出口增長的主要拉動者。一方面,全球集中補庫需求告一段落,而2011年將不具備去年所特有的低基數效應;二是成本倒逼下紡織出口產品價格將被迫上提10%-15%,價格博弈過程很艱難,部分低價訂單將轉向低成本地區。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黎雪榮卻提出,下調出口退稅率的政策出于轉變貿易方式,提高產品競爭力,“低附加值的產品,是否還需要享受出口退稅?”如果沒有政策的出臺,轉型升級的過程還會延長,黎雪榮指出,“現在市場的情況而言,已經具備轉型時期的基本條件,不會因為政策出臺,對于中小企業進行大面積嚴厲打擊,或者對于整個產業進行沖擊,現在這個情況的擔憂顯得多余。”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