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稅調整 稅務籌劃空間顯現
4月25日,“中國人大網”正式公布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全文,并向社會公開征集意見。事實上,自從上周三個稅調整草案正式披露之后,已經引起了大眾的廣泛關注。
那么,此次個稅調整草案的內容,究竟將對普通大眾產生怎樣的影響?作為納稅人,在履行繳納個稅的義務之外,我們是否還可以進行一些稅務籌劃,以減輕自己的相關稅負呢?
個人稅負差別增大
從具體方案上看,此次個稅調整草案的重點在于降低中低收入人群的個稅負擔,并同時提升高收入者的稅負。這從本次草案中將免征額由現行的2000元提高至3000元,以及將現行的9級超額累進稅率進行調整變成7級,都可窺見一斑。
據記者了解,現行個人所得稅法施行以來,已按照法律修改程序先后兩次調整工薪所得減除費用標準:2006年1月1日起由800元/月提高到1600元/月,2008年3月1日起由1600元/月提高到2000元/月。而此次將免征額由現行的2000元提高至3000元,無疑也將惠及更多的人群。
當然,分析人士更為看好的是草案中將現行工薪所得9級超額累進稅率修改為7級,以及取消了15%和40%兩檔稅率,并同時擴大了5%和10%兩個低檔稅率的適用范圍的內容。對比9級超額累進稅率和7級超額累進稅率,第一級5%的稅率所適用的月應納稅所得額從原來的不超過500元擴大至1500元;而第二級10%的稅率所適用的月應納稅所得額則從原來的500—2000元擴大至1500—4500元。再加上將原來的40%的那一檔稅率應稅所得額納入到45%稅率這一檔次的調整,從效果看,也確實能讓低收入者少繳稅,讓高收入者多繳稅,加大對高收入者的調節力度。
節稅:合理安排收入方式
此次公布的個稅調整草案中,由于再次提高了個稅起征點,以及將現行工薪所得9級超額累進稅率修改為7級,因此對于很多人而言,都影響到其切身利益。也就是說,個人繳納稅費的多少甚至是否需要繳稅,都與之關系密切。
不過,由于個稅起征點屬于硬性規定范疇,能夠幫助廣大工薪族合理節稅避稅的方式,就是合理安排個人的收入方式。
一般來說,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由于大部分工薪族的收入來源主要以工資薪金收入為主,而這部分收入以后都將適用7級超額累進稅率,因此如何巧妙地安排自己的收入就顯得非常重要。而對于大眾而言,在收入結構中,也主要是從月薪和年終獎的角度來考慮。
以年終獎為例,國家的規定是將納稅人全年一次性獎金,單獨作為一個月工資、薪金所得計算繳納個稅,如此一來,由于年終獎金一般數額較大,個人所需要繳納的個稅額度必然較多。而在實際操作中,一般都是將納稅人當月取得的全年一次性獎金除以12,按其商數確定所適用的稅率和速算扣除數,如此就可以節省不少納稅金額。
{page_break}
避稅:精明投資進行“稅務籌劃”
除了在工資收入上可以合理節稅,人們還應懂得利用各種手段提高家庭的綜合理財收益,尤其是隨著收入的增加,通過稅務籌劃合理合法避稅也是有效的理財手段之一。那么,怎樣才能做到呢?有關稅務專家指出,從目前看,個人可以通過投資進行稅務籌劃進行避稅。
說到合理合法避稅,目前對個人而言,運用得最多的方法還是投資避稅,投資者主要可以利用的有基金定投、國債、教育儲蓄、保險產品以及銀行推出的本外幣理財產品等投資品種來避稅。
目前股票型基金、債券型基金和貨幣型基金等開放式基金派發的紅利都是免稅的。對于那些資金狀況良好、追求穩定收益的投資者而言,利用基金投資避稅無疑是一種不錯的選擇。此外,盡管作為“金邊債券”的國債,其投資魅力在今年的加息通道中有所減弱,但其穩妥安全的投資特點和利息稅免稅效應,也仍受到部分追求穩定收益的投資者的青睞。除了上述投資品種之外,目前市場上常見銀行發行的本外幣理財產品也可以避稅。隨著央行的不斷升息,目前的本外幣理財產品的投資收益也水漲船高。由于有關部門還沒有出臺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的政策,故而投資這類銀行理財產品暫時也可以避稅。
當然,除了上述品種外,投資者還可以利用購買保險來進行合理避稅。從目前看,無論是分紅險、養老險還是意外險,在獲得分紅和賠償的時候,被保險人都不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因此,購買保險也是一個不錯的理財方法,在獲得所需保障的同時還可合理避稅。此外,信托公司發行的信托產品、以及教育儲蓄等品種,同樣可以避稅。只不過這兩類品種,適合的人群相對而言范圍小一些,故建議投資者可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決定是否投資。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