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明:為何不給“微博公文”一點掌聲
“微博控”浙江海寧司法局局長金中一的一個小小夢想日前變現。海寧市政府信息公開網發布《關于啟用微博公文的通知》,在全市司法系統內推行微博公文。
這項被稱為“開全國政府機關微博發公文先河”的舉措,按理來說是一項積極探索,其成效有待時間檢驗。但讓人始料未及的是,這項舉措受到了眾多網友批評,認為“作秀”者有之,認為“走過場”者亦有之,冷嘲熱諷者更有之。
為何那么多網友如此不待見“微博公文”?這自然有需要檢視的地方。可以說,這緣于此前有些公權部門的熱衷作秀,給人們留下了難以消弭的記憶。由 此,當“微博公文”之類探索舉措一問世,人們就慣性地戴有色眼鏡來審視。大眾的懷疑自然有道理,因為此前不少既成事實最終符合了人們的猜測。
既如此,要破解這種不信任,對海寧司法系統來說,或就是堅持推行微博公文并以可預見的成效來回應質疑;而不是像從前有些部門那樣,讓答案一直在風中飄,讓人坐實最初的質疑,從而讓這種集體不信任情緒找到又一注腳。
微博公文需要堅持的,不僅是形式的創新,而且還需要有實質性內容,否則就會落入“走過場”窠臼。倘若微博公文從形式到內容,都能做到具有實質性 創新,那么不僅能節約行政成本,還提高了行政效率,如此一舉數得的探索,何樂而不為呢?從這層意義來說,這樣的創新不應僅是領導個人興趣的倡導,而應形成 制度;這樣的探索不是過多,而是太少。
對批評質疑,海寧司法系統還得“坐得住”,應變換角度和心態來傾聽。需要明白善意的批評是最大的愛護。即使批評聲刺耳,也需從中汲取養分,“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從而完善這項新的制度設計。道理很好解釋,人們還會批評,證明還有人關注,還值得期待。
批評可以形象地比喻為越冬的刺猬,抱得太緊則相互刺傷,離得太遠則感覺太冷。哀莫大于心死,當大家因失望而徹底緘默時,那才是無法言說的寂寞。 記得在譴責中國足球假球黑哨時,就有球迷提出:大家還是去看球,但都不說話。如此這般,只是證明被損害的就是沉默的大多數,那樣的場景難以想象。倘若沒有 虛懷若谷的胸懷,像球迷提及的可怕而又可悲的場景,或將出現。
“不會寬容別人,則不配受到別人寬容。”對網友來說,即便持有質疑,也不必急于否定,而應給點時間,以觀后效。當新舉措剛萌芽時就給罵得退回原形,還能期望有關部門改變作風嗎?因此,讓我們不妨先給微博公文來點掌聲和期待。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