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十種稅費壓趴中小企業
今年全國兩會,“減稅”之聲不斷,由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劍閣提出的“大幅度大范圍減稅是當務之急”的提案成為熱議焦點。尤其為65%人口提供就業機會的中小企業日子更為難熬。
中小企業的實際稅負到底有多大?
記者采訪大陸和臺灣的中小企業家,讓他們算一筆關于“稅負”賬。臺灣企業家介紹,在臺灣制造業中小企業只需繳兩種稅,同時對制造業有多種稅負補貼,如買進口的自動化設備可以抵免一部分稅。而大陸的中小企業不僅承擔著高額的稅,還有名目繁多的費。東莞臺商協會今年初向全市32個鎮區會員企業問卷調查,調查顯示,東莞的各項收費歸納起來高達73種,一家企業一般都承擔了20種左右的費。中小老板稱不得不通過做假賬來逃稅,“我老實告訴你,按法律法規繳納稅費是不可能的。”東莞一家服裝企業老板說。
“不僅是中小企業,TCL也感覺到稅收壓力,去年公司凈利潤16個億,交稅42個億。”全國人大代表、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為此也提交建議案,呼吁為企業減稅減負。
東莞
鳳崗一家包裝企業:“老實告訴你,依法繳稅必死無疑”
“企業都是兩本賬,你想要哪本?”前日記者找到東莞市鳳崗鎮一家包裝企業,試圖了解其財務賬本,該企業老板反問道。
他說,企業繳納的稅費名目繁多,大概來說,企業員工100人,每個月的銷售額為150萬元。“這樣人均月產值為1.5萬元,已經是東莞小微企業中運轉比較良好的了。不同行業的人均產值不同,很多行業還達不到這個水平。”
“所以,我老實告訴你,按法律法規繳納稅費是不可能的。”該小微企業老板告訴記者,實際企業運作中必須在那17%的增值稅上做文章,否則必死無疑。他認為,改革稅率應該從17%的增值稅動刀。
稅費列表(稅費占產值比例14.6%)
銷售額:150萬元
購買原材料:50萬元(可用于納稅抵扣)
購買輔料、服務等成本:25萬元(由于這類采購中,企業通常無法獲取發票,因此無法用于抵扣)
廠租:5萬元
員工工資(含管理人員工資、伙食、住宿,按人均3000元/月計算):30萬元
水電、物流費:10.5萬元
共計120.5萬元。尚未計算采購回扣、社會交際等成本、設備折舊等。
由于購買原材料的50萬元可以用于納稅抵扣,納稅的基數為150萬元-50萬元=100萬元。
增值稅(稅率為17%):100萬元×17%=17萬元
城建稅(增值稅的5%):17萬元×5%=8500元
教育附加費(國家征收增值稅的3%,地方征收增值稅的2%):17萬元×5%=8500元
房租稅(廠租的10%):5萬元×10%=5000元(此項稅款法理上應由房東繳納,但實際普遍轉嫁由租用廠房的企業繳納)
使用流動人員調配費(即企業界常說的“用工調配費”,每人每月9元):100人×9元=900元
殘疾人就業保障金(此項計算標準復雜,不詳列):859元
堤圍費(增值稅的0.5%):17萬元×0.5%=850元
治安聯防費(100人的企業每年繳納1000元):1000元÷12個月=83.3元
以上稅費共計約19.5萬元(上述列出的僅為部分稅費,尚不是全部。由于其余稅費大多額度較小,未做詳細列表)
該小微企業一個月利潤:150萬元-120.5萬元-19.5萬元=10.0萬元(實際上加上各種尚未計算進去的成本,該小微企業盈利的可能性極小)
企業所得稅(按利潤的25%繳納):10.0萬元×25%=2.5萬元
稅費總計:21.97萬元(尚未計算之后按股份分紅到個人繳納的個人所得稅)
稅費占產值比例:21.97÷150萬=14.6%
TCL
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凈利潤16億繳稅42億
“不僅是中小企業,TCL也感覺到稅收壓力,去年公司凈利潤16個億,交稅42個億,有股東問,‘怎么交了這么多稅?’我說,‘我不會多交稅,我是按章交稅’。”全國人大代表、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在建議案中提出,大范圍推廣營業稅改增值稅,進一步降低增值稅稅負,減免行政性收費等。
李東生在建議案中指出,“減稅”成為企業界最強烈的呼聲。從財政實力看,加大對企業減稅力度有相當大的空間。2011年,我國稅收收入近9萬億元,占GDP比重20%左右,而政府收入(包括財政收入、社保基金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占GDP比重更高達35%左右。而且2011年在實施結構減稅政策的情況下,財政收入仍然比上一年增長了24.8%。
李東生建議,將17%的基本稅率降為15%,將實行13%稅率的降為11%,對生活必需品實行5%左右的低稅率或免稅。他表示,增值稅其實是消費者負擔的,稅率的降低實際上就是商價格的降低,減稅可以擴大需求,對于降低通脹也有直接的幫助。
進一步降低企業所得稅,通過所得稅優惠鼓勵企業研發創新活動,比如考慮對研發投入、利潤再投資等實行一定比例的稅收抵扣。李東生表示,以往這一政策對外資企業實施過,現在建議重新實施該政策,包括內外資,這可以鼓勵企業再投資。
規范收費行為,減少地方費用的費種,必要時將一些地方費用并入中央統一納稅中。
提案關注
農工黨中央:減稅稅種應更多 力度應更大
“我們期待更大力度減稅,希望更多全面減稅政策出臺。針對企業、個人的減稅政策面應該更寬,減稅稅種應該更多,力度應該更大。”農工黨中央向全國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專門遞交提案,呼吁目前我國政府應該減稅。
農工黨中央提交的減稅提案建議,政府應該實行“量出為入”原則。政府需要花多少錢才能確定收多少錢,將政府收入規模控制在能夠且只能滿足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之需的范圍內,不多收,不亂收。不能因為民眾越來越富裕就不斷地多收錢,不能因為GDP一直增長就無限度地增加政府收入。“無論如何,政府收入長期高于GDP增速、居民收入占比不斷下降這個怪圈必須打破。”
本次農工黨中央提交的減稅提案指出,目前,減稅力度不夠,我們期待更大力度減稅,希望更多全面減稅政策出臺。針對企業、個人的減稅政策面應該更寬,減稅稅種應該更多,力度應該更大。
農工黨中央在提案中強調,我國完全有能力支撐對企業和個人的減稅政策,全面減稅在財力上可以承受。
全國人大代表陳萬志:應先減該減的稅才有可能推新稅種
“老百姓的收入占GDP的比重在不斷下降,”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原政協副主席陳萬志表示,這個比重目前已降至43%。
陳萬志建議,政府的征稅行為應該嚴格按照法律規定來執行。他還建議,在當前財政民主制約不強的情況下,不要輕易地又推出新的稅種,“應該把現在該減的稅種先減少到位以后,才有可能談新稅種的推出。”
數字說話
財稅增速是GDP的三倍
2011年我國GDP為471564億元,同比增長9.2%。全國財政收入103740億元,比上年增加20639億元,同比增長24.8%。全國稅收總收入完成89720億元,同比增長22.6%。“財稅增長是GDP增長的三倍左右,說明企業和個人的稅負過重。”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