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鞋產業轉型,打造“電子義烏”
深夜11點,福建省莆田市城廂區莫蕾蔻蕾的公司大廳里依然燈火通明、人聲鼎沸。30多個年輕人從大廳后面的倉庫拿出鞋子后在鞋盒上貼上快遞單據,再開車送到幾千米外安福市場的快遞聚集區里把貨物遞出。
拿貨的這些人都是莫蕾蔻蕾公司的代銷店主,白天他們在網上等待客戶下訂單,晚上9點之后則統一到莫蕾蔻蕾公司里拿貨發貨。作為分銷商,莫蕾蔻蕾公司向鞋廠下訂單,不同款式的鞋子運到公司倉庫后,再由他們的幾百位代銷店主用快遞的方式送到消費者的手中。
這便是莆田安福市場里極具特色的網銷批發模式。莫蕾蔻蕾公司一年能賣出50萬到80萬雙鞋子,營銷額達到5000萬到8000萬元。
上世紀80年代,莆田承接臺灣地區鞋服產業轉移,為耐克等眾多國際鞋品牌代工,形成了良好的產業基礎。90年代中期以后,一些企業的工人將設計圖紙或者鞋樣偷拿出來供人仿造,并通過網絡將這些仿鞋銷往國外,莆田逐漸形成一個以安福小區為中心的仿鞋批發銷售市場。
隨著2007年后國內網購市場異軍突起,安福的仿鞋市場出現空前的繁榮,整個莆田形成了規模達到20萬人的網銷大軍,并帶動了鞋材、物流、網絡培訓等相關配套行業的興盛。
為打擊侵犯知識產權的違法行為,2009年開始,莆田市組織多部門對當地的仿鞋生產銷售進行持續打擊。凡是店鋪開門賣仿鞋的,政府發現一家便查封一家。“打擊完整個安福陷入一片沉寂的狀態,基本沒有經營了。”城廂區經貿局局長陳志軍說。
在整治過程中,莆田各級部門也發現,單純的打擊或許并不是治理仿鞋產業最好的方式。一些售假者不斷轉移地點,越藏越深,讓查處的難度變得越來越大。2011年,當地政府決定轉變思路,從對制假售假“一打到底”轉變為“打轉結合”。
“對于繼續制假售假的,我們保持持續高壓態勢。另一方面,通過政策扶持,引導整個產業從地下走到地上,從仿冒改為自創品牌。”城廂區區長許建平說。
2011年,城廂區著力將以安福市場為中心,總規劃1500畝的區域改造成一個以網銷為特色的電商產業聚集區。產業區的核心為安福網銷品牌示范區,經認定的企業入駐示范區后可享受到房租、稅收、融資、推廣等一系列的優惠和扶持。同時,產業區內還規范配套了設計、物流、倉儲等相關產業。
在高壓打擊和產業區優惠政策的雙重作用下,大批的“阿冒”轉為自創品牌。因為多年來的產業基礎,一度沉寂的安福市場很快又熱鬧了起來。
據統計,2012年有100多個品牌入駐到安福示范區,到2013年6月份整個品牌入駐達到300多戶,經營國內外品牌500多個。整個莆田的網銷產值2012年達到了100億元,2013年預計達300億元。莆田市還計劃在3年內培育1000個品牌、匯聚30萬網軍,將安福市場建成以網絡分銷為特色,年網上銷售額超千億元的“電子義烏”。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