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達成卓越的企業運營?
公司Z經過多年的持續增長,營業額連連上臺階的同時,公司運營卻一日日惡化,各種問題如井噴式爆發。在前端,上游需求計劃不可控,緊急采購與訂單取消頻發;產品都量產了,設計還在不斷修改,甚至暴露出設計硬傷;產品需求不穩,導致物料需求不穩,供應商庫存積壓。在后端,供應商導入無管控,采購額分散,議價能力下降,供應商眾多,亟需整合;采購體系不健全,品質和工程參與不夠,質量不能保證;長期逾期付款,供應風險大增。對整個公司來說,產品價格競爭激烈,成本卻難以下降;呆滯庫存,懸空訂單,歷史欠款,猶如利劍懸頭;居高不下的庫存,賬面上看是賺了,但賺的都進了庫存。結果就是成本和庫存失控,銷售額雖然在增長,成本壓力卻是一日重過一日。
這些問題是否看上去都挺面熟?雖說“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幸”,運營困境中的企業面臨的問題卻驚人地相似:供應鏈運營的各個環節,從需求到生產到采購,很難找出有一個環節做到位的。這樣,從客戶的角度看,客戶拿不到完美訂單,即合適的數量、合適的交期、合適的質量;從公司的角度看,就是成本失控,雖說業務看上去不錯,但除掉趕工、加急、浪費和呆滯庫存,到頭來還是“楊白勞”。問題雖說是兩樣,根源卻是一個,就是卓越運營水平太低,需要系統的解決方案。
橫向:供應鏈條上各環節聯動,需要通盤考量
數度訪問該公司,各個層面的人員都有接觸,從首席運營官到生產廠長、設計、計劃、采購部的主管,覆蓋公司內部供應鏈上的主要部門。大家都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都想從自己能控制的領域出發,力圖做出解決方案,結果卻讓整體運營更加混亂、低效。擺在你面前是活脫脫的一幅《天鵝、梭子魚和蝦》:大家都想把車子拉出低效運營的泥潭,但互相抵消,效果有限。
例如營銷和研發想通過新產品拯救公司,幾十個人的研發隊伍,有一百多種產品/技術同時處于開發狀態,希望其中總有幾個會走紅,但開發資源灘地太薄,開發質量不高,量產了還在設計變更。而且在市場有限的情況下,產品種類越多,批量越小,規模效應沒了,給計劃、生產、采購帶來更大的挑戰。
生產呢,因為排程困難、產能利用率不高,就只能擴張產能,買更多的設備、招更多的人,來支持新產品開發,結果讓公司的固定成本更高。采購更絕:為了降低采購價格,同一個產品,設兩套采購班子,互相競爭,誰選的供應商中標了,這功勞就記在誰頭上。結果是價格降下來了,但質量、交期問題是“按下葫蘆起了瓢”,成了質保和生產部門的噩夢。另一惡果就是供應商數量膨脹,采購額分散,公司的整體議價能力下降,為日后的年度降價制造了障礙。
高級管理層呢,為了控制成本,把例外管理變成了“例內”管理,啥都要一級級簽字,就連MRP產生的小額訂單都得高層簽字才能發出。說是層層審批,其實也是走過場:上一級看到下一級簽了,也就簽;同級的看到兄弟部門簽了,也就簽。所以決策的質量沒提高,但決策和審批流程卻更長,效率更低,操作層怨聲載道。{page_break}
整個鏈條上這么多的運營問題,錯綜復雜,就如GE的總裁伊梅爾特說的,需要有系統思維來系統解決。華為的“七反對”中有一條是堅決反對缺乏全局觀的干部來變革,也是這個道理。
在供應鏈上,企業與企業、部門與部門之間相互聯動,解決一個問題時,一定要權衡對別的部門或合作伙伴的副作用,力圖找到總成本最低的方案。局部優化的方案,很可能損害全局利益,最后大家都受損失。
縱向:從結果深入到根源,提供系統性解決方案
上面講的是橫向系統性,即供應鏈條上橫向聯系,不管是公司內部各部門,還是公司與公司之間。在縱向上,運營績效還得縱向深入分解,從結果到癥狀,再到根源,卓越運營就如金字塔(見圖2)。整個體系由客戶(需求管理)驅動。上端是目標,即客戶眼里的完美訂單和企業眼里的合理供應鏈成本。這兩個大目標又分解為很多小指標,例如完美訂單包括按時交貨率、質量、訂單準確率等,供應鏈成本又包括生產成本、物流成本、采購成本等。卓越運營水平低,結果就不好,癥狀表現為總庫存高、應收賬款和應付賬款賬期長。而根源,則在采購、生產、計劃、庫存等各個職能。
指標:卓越運營離不開指標體系
卓越運營除了橫向的通盤考慮、縱向的根源分析外,還要建立完整的指標體系,以便全面監控、重點改進。
在企業里,銷售端的問題很容易凸現出來:銷售額在增長還是下降,一目了然。但運營上的問題則否。尤其是快速發展的本土企業,營收增長一俊遮百丑。但營業額高速增長的同時,各種低效也潛入企業運營的角角落落,例如組織越來越龐雜、流程越來越長、產品越來越多樣化。這些問題就如人身上的贅肉,不是一天積上去的,所以也不會立即引警覺。等到發現胖了,很多問題已經成了系統性問題,要減肥就很困難。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