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者的優秀“DNA”如何訓練
有一種上司,你走進他的辦公室,他會抬頭往上看,與你的眼神接觸,微笑歡迎你,跟你打招呼,認真聆聽你要說的話。
也有一種上司,幾乎不會承認你的存在。他會瞄你一眼,馬上低頭繼續辦公,在你說話的時候一直盯著他的計算機,或看著他的手表,然后指著桌上某個角落說,“數據放著就好。”
還有一種上司,開會總讓你覺得很悶,“輪到我講話的時候,經理似乎只針對我發出某種特殊的表情,某種看起來毫無興趣的空洞表情、疲乏而緩慢的眨眼,不像他給其它同事的反應,我的發言并沒有得到了解的點頭。……他似乎非常關心現在幾點,他到底在想什么?午餐約會嗎?……他對我的報告缺乏注意,是故意忽視我的工作,還是有什么其它原因呢?我實在搞不懂。”
不要低估“小細節的威力”
別以為這些只是主管與部屬互動的小細節,影響不大。千萬不要低估“小細節的威力”,因為職場溝通上,有許多“超越語言以外”的細微線索,會透露出說話者心里真正的想法和感受。
組織領導顧問史帝芬·楊把這種人際溝通的微妙線索,稱為“微訊息”。而微訊息最常透過下面幾種方式傳遞:
臉部表情
語氣
手勢
字詞的選擇
眼神接觸
問題
互動程度
他指出,早在一九七○年代,心理與行為研究的學術界便開始針對人際溝通上的各種微型訊息,進行研究。例如,MIT斯隆管理學院教授瑪麗·羅曾經研究“沒有說出口的溝通”對人的影響,探討某些人提高或降低聲音、微笑或沒有微笑的方式,會如何影響互動;某個人跟我們有眼神接觸或看向別的地方、某個人冷淡或溫暖地跟職員打招呼的時候,對方會接收到的微訊息。
微訊息可以透過反駁的手勢、身體傾向或遠離某個正在說話的人傳遞,也可以反映在說話者的語氣上。有人估計,一般人每天平均接收到兩千至四千個微訊息,它們看起來并不重要,似乎不值得討論,但影響非同小可,對職場溝通來說,尤其重大。
負面的微訊息(空洞的眼神、回避的注視、會議里輕視的聳肩、在你講話時忙著看他的電子郵件或講手機)會暗地破壞員工的自信,導致他或她再三猜測每個決定,漸漸地,員工會不想再有所貢獻,只想把交代的事情做完就好。
而正面的微訊息,則可以提高員工的投入,并對公司的收益表現帶來更好的影響。也許只是在員工進來時,抬頭微笑、員工說話時專注看著他,或者在向別人介紹你的團隊成員時,讓每個成員都感覺受到平等與尊重,沒有厚此薄彼等─看來再簡單不過的小動作,卻能對員工產生莫大的作用。{page_break}
“微訊息會塑造每一種關系,”史帝芬·楊指出,“不是破壞一段關系,就是打造更好的工作關系。”因此,想要成為優秀的領導者,就必須掌握有效傳遞微訊息的能力,來激發屬下的自尊、承諾、忠誠、信任和尊重。
善用微訊息:優秀領導的DNA
專家提供了十種鍛煉“上司訊號”的基本方法,鼓勵領導人善用這些要領,增進掌握微訊息的能力,傳達對員工的正面影響:
1、主動征求意見
2、建立私人的連結關系
3、不斷問問題
4、贊揚他人的想法
5、注意你的臉部表情
6、積極聆聽所有人說話
7、吸引其它人參與
8、注意私下的打招呼方式
9、有建設性地響應不同意見
10、不要太常打斷別人
以“不斷問問題”為例,如果有屬下控訴,你做出的舉動引起他的不快,絕對不要用防衛性的陳述來響應,“你反應過度了,不要這么敏感,你應該把注意力放在項目計劃上面,而不是我的眼睛在做什么,拜托喔!”
你該做的,是提出問題,“你觀察到了什么?第一次注意到這點,是在什么時候?對你來說,我該怎么表現得不同?為什么之前你沒告訴我?”多問一些問題,會比防衛性的答復有效多了。你也許并不同意對方的指控,但是多討論為什么他會有那樣的感覺,有助于建設性的對話,增加雙向溝通的機會。
另外,“建立私人的連結關系”也能幫助主管,傳遞正面的微訊息。史帝芬·楊以自己碰過的一位高階主管為例,當年,他經過主管辦公室的時候,這位主管偶爾會邀請他進去聊聊。
“他會用名字提起我妻子,詢問我兒子和女兒在學校表現得如何。他也會透露一些有關他自己的個人細節,比如說他女兒在大學發生的故事。我們的談話不會持續超過五分鐘,最多十分鐘,但在談話的時候,他從來不會問起公事。”
讓他感受深刻的是,這位主管其實可以輕易地把公事帶入談話中,“但是,他反而選擇讓對話只跟個人有關,好建立我的承諾和忠誠─我并不只是另一位員工,我是在社交圈內部的。”這種簡單而隱含的行為,就是優秀領導能力的表現,“他傳達的微訊息,讓我成為他的最大支持者之一,他指派的每一件任務,我都會興奮地承擔。”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