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人哪些方面最需要“補課”
《中國職場人充電指數》發布破解關于“充電”的謠言,學歷和語言等“硬實力”不再壓倒一切
3月底、4月初正是職場人籌劃充電的關鍵期,他們認為哪些方面最需要“補課”?實現知識與人脈兼得,只能上MBA嗎……31日,《中國職場人充電指數》的發布破解了關于“充電”的謠言,揭示了職場人充電與時俱進的新趨勢。
謠言一:學歷、語言能力等仍是“短板”
過去人們通常認為,學歷和語言這兩項“硬實力”對求職、任職至關重要,理應成為職場人充電的不二首選。然而天際網開展的調查卻顯示了不同于預期的結果。
數據表明,22-24歲(工作履歷三年以內)職場人充電需求“三甲”排行榜為:PPT制作、新媒體運營等學校不教、但職場用處極大的技能;個性化職業生涯規劃;職業形象打造、時間管理、整理收納等個人素養提升之道。25-34歲(開始進入中層和初級管理層)則為:國學、佛學、中醫、養生等傳統文化常識;MBA/EMBA學位教育;鑒表、品酒、藝術品投資收藏等生活品質進階之道。
“硬實力”為何不再壓倒一切?專家分析稱,22-24歲的職場新生代群體,受教育程度和外語能力普遍提高,反倒是學校教育與職場實際所需技能脫節,自我意識強等導致進入“職場人”角色有障礙,造成其對“軟實力”的需求大增。
對30-34歲的職場中堅群體而言,原因則更為復雜多樣,其中有36%的職場人表示:因為跟年齡、閱歷都更為成熟的決策層打交道機會增多,傳統文化話題是加強溝通最好的催化劑,故急需“補課”。
謠言二:知識與人脈兼得,只能上MBA
與其他學位教育相比,MBA/EMBA最大的優勢在于人脈,這也是其費用高昂但熱度一直不退的重要原因。但此次調查表明,今天,職場人已擁有更多無需昂貴費用甚至成本極低的方式,同樣可做到知識與人脈兼得。
42%參與此次調研的職場人正在參與或對依托于新媒體的各種新興“圈子”抱有強烈興趣:以《邏輯思維》《極客公園》等為代表的這類“圈子”,實質是采用新媒體戰略、自媒體定位的社群,由兼具傳統媒體信息加工與包裝、互聯網快速傳播與互動兩方面特長的媒體人操盤。
謠言三:職場人充電,最常利用晚間和周末
過去,大部分針對職場人的充電課程都利用晚間和周末時間開辦,而此次調查表明:目前,就業、擇業觀念的日益自由和個性化,使職場人充電時間在更加靈活的同時,集中體現出向“兩極端”發展的趨勢。
63%參與此次調研的職場人正在利用或傾向于利用“零敲碎打”的時間充電。隨著智能手機全面普及,利用手機APP背單詞、看短視頻,三五分鐘即可輕松掌握一個知識點。
17%的人正在利用或傾向于利用長期而完整的時間段進行充電,gap year就是他們共同提及率最高的一個詞。這種源自西方的全年游學模式在國內尚屬新興事物,對時間、金錢投入要求都很高。天際網職業規劃專家提醒職場人,量力而行很重要,且游學回報不能單純用金錢來衡量,在過程中培養的國際化思維模式及積累的人際關系等都是寶貴財富。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