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不宜多談“職業規劃”“歸零心態”
45歲創業者
希望能在企業獨當一面
張冬青 45歲 創業轉求職
張冬青給我們職場編輯部官方郵箱發來一封郵件,說出了自己的困惑,并希望顧問團的專家給他做一個分析。他今年已45歲,以前一直自己創業。這兩年,因為自己創辦的工廠效益不是很好,而且也沒什么發展空間,所以,他決定停掉工廠,另外尋求發展。
對于自己未來的職業發展規劃,他自己希望能夠有一個較好的平臺,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能夠在企業獨當一面,使自己和企業一塊成長。
張冬青對自己的分析還挺客觀。“我身上會有兩大問題,年紀和專業性。個人覺得現在招工不管行業和崗位年齡設置35—40歲還是有些不妥,盡管中年有些劣勢,保守和開拓性不足,但是長處也很多,比如責任心、閱歷、經驗、團隊精神等。”他說,中年人對自己有相對明確的規劃,選擇上會比較慎重,不容易朝三暮四。
“像我這個年紀,好好干上10—15年那是沒問題的,所以我覺得年紀不是問題。”他分析說,倒是專業性的問題確確實實是存在的,俗話說“隔行如隔山”,進入一個新的行業必須要把自己歸零,從頭一點一滴花上一定的時間好好學習。
張冬青在早些年的時候,開過印刷廠、廣告公司等,創業多年,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和能力,經濟上也不是那么捉襟見肘。他希望企業和自己都能有比較好的發展,可以一段時間從頭一點一滴地學習提高,但是一段時間以后希望能夠獨當一面,甚至希望有股權激勵。
●顧問解答
中年人不宜多談“職業規劃”“歸零心態”
張蘇寧 中高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首席人力資源官
作為同齡人,張蘇寧非常認同張冬青對中年人在職場上的“個性特征”的優勢分析,也深深理解他現在的心境和面臨的困惑。
職場上的確存在著對“人到中年求職者”的誤解和不公平性。特別感動的是他的“歸零心態”,愿意放下身段“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能夠在企業獨當一面,使自己和企業一塊成長。”但作為HR從業者,張蘇寧更愿意“用第三只眼看問題”,從另一個角度分享其觀點和建議。
從張冬青的經歷看,他有著別的很多同齡人都無法比擬的優勢:創業經歷、市場敏感性、客戶開發經驗,多行業經驗等;但不得不說,這些優勢中有些可能同時也成為劣勢!比如,自己做老板的經歷恰恰制約了求職路。一般情況下,企業老板不太愿意找一個曾經的老板作為自己的部下,也不愿意找一個有過失敗經歷的人擔任企業重要職務。他多行業經歷給招聘經理的印象是:您“東打一耙,西打一槍”,專業深度不夠。
所以,我倒更愿意首先建議他反思一下自己的決定,從“繼續自己創業”和“做打工者”兩個角度,分別認真細致地分析一下自己的優劣勢;慎重考慮自己是否真正準備好了放棄自己創業,而選擇去求職。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我建議他:
a)準備一份有針對性的符合招聘單位要求的簡歷。簡歷中特別要注意的是:不要突出強調自己以前創業失敗的經歷;
b)慎用歸零心。他說:“進入一個新的行業必須要把自己歸零,從頭一點一滴花上一定的時間好好學習。”理論上是對的,但企業在招聘時,考慮的是候選人能夠給企業帶來什么貢獻,是否能夠馬上上手勝任工作。一般不愿意考慮給候選人一個“從頭一點一滴地學習提高”的時間和機會。
c)找與自己以前經歷相關的行業。比如:廣告裝潢行業、制衣業。一般企業喜歡使用有本行業工作經驗的候選人,這能提升求職成功的概率。
d)宜選擇民營企業。對于國企和外企職位,他的劣勢明顯,過去的經歷對民營企業是有用的。
e)不要被招聘廣告中的年齡限制所嚇倒。招聘廣告常見年齡限制,其實那并非不可改變。遇到真正合適的候選人,招聘單位通常會將此限制放寬。
f)重新創業也不失為一個選擇。他說:“但純粹地打打工,不能較好地實現自我價值又不是我想要的。”這句話中,我看到了您的猶豫和模棱兩可。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